东汉年间,扶风平陵出了个奇女子,叫孟光。她其貌不扬,肤色晦暗,五官失调,却偏偏痴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7-23 08:58:35

东汉年间,扶风平陵出了个奇女子,叫孟光。她其貌不扬,肤色晦暗,五官失调,却偏偏痴心一位才子梁鸿,放话“非他不嫁”。一腔孤勇,惊动梁鸿;一场婚礼,却闹出变故。盖头掀开那一瞬,梁鸿脸色骤变,转身离席。

扶风平陵,这地方盛产才子,也藏了不少奇人异士。孟光就藏在这里,生得不讨喜,脸黑、身壮、唇厚、腰粗,说她是东汉第一丑女,没人反驳。

可她偏偏不自卑,还敢放话:“我这辈子只嫁梁鸿!”这话一出口,全县沸腾。谁是梁鸿?字伯鸾,太学才子,温文尔雅、相貌堂堂,是公认的“扶风美男”。她这样一个“其貌不扬”,怎敢高攀?

这事没多久就传到了梁鸿耳中。谁都以为他听了会笑一笑,然后抛诸脑后。可他没。他不但没笑,反而认真打听了孟光的为人。

问多了,才知道,孟光虽然长得不出众,却识大体、明礼节,还能举起沉重石臼,料理家务顶一条壮劳力。最重要的,是她这句“非他不嫁”,直戳男人的心窝。真诚、不装、敢爱,梁鸿心动了。

没犹豫多久,他就穿上长袍,带着聘礼,登门求亲了。

这一步,震掉了扶风半个城。

婚礼如期举行。

孟光精心打扮,穿上厚厚的嫁衣,头戴珠花,脸上扑了厚厚的粉,心里却打着鼓。她知道,梁鸿未必见过她真容,她赌的是男人的气度和自己积攒多年的一腔真情。

大婚当夜,红烛摇曳,洞房门一关,梁鸿一步步走到床前,伸手揭开盖头。

烛火下的孟光,五官依旧,胭脂遮不住面色粗黑,脸型不佳更是无处藏。梁鸿盯了几秒,脸色猛地一沉,转身走了。

这一下,冷场到极点。

孟光坐在床边,红盖头落地,心也悬到嗓子眼。屋里一阵死寂,外头没人敢进。她没哭,只是默默将盖头捡起,放回桌上,然后一夜未睡。

接下来的七天,梁鸿没说话,也没动怒,更没离婚。他只是冷眼旁观,不搭话不回应,仿佛还在思考。他是才子,重德性也重精神,但内心那点男儿自尊,也被掀盖一刻打了个结。

直到第七天,孟光实在撑不住,主动换下礼服,披上布衣,跪在梁鸿面前,认错也认命。她说,她可以放下尊严,只求一试真心。

这时,梁鸿终于开口。他说,他娶妻,是想找个能随他归隐、粗衣布食、不图富贵的人,不是为了娇容美貌。孟光这番表现,恰恰让他看清了她的骨气与真诚。

当夜,两人坐谈到深夜,梁鸿给孟光取字“德曜”,意思是她的德行能照人心。尴尬解除,夫妻正式相认。

从此,梁鸿带孟光归隐霸陵山。不求官职,不理朝政,一把锄头、一架织机,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孟光从不抱怨,她放下从前的“非你不嫁”,也收起那点女性矜持,全身心投身这段生活。梁鸿写诗,孟光织布。生活简陋,精神充实。

不久后,梁鸿应朋友之邀前往洛阳,借机讽刺朝政奢靡,作了一首《五噫歌》,说得直白,说得刺耳。汉章帝听了,大怒。梁鸿察觉不妙,连夜带孟光南逃。

二人避至吴地,寄居于一位姓皋的大户人家,为佣工维生。日子比在霸陵更苦,但两人没有任何怨言。

这时,发生了一件小事,却让孟光名扬天下。

一日,她照常将饭菜送至梁鸿处。为避泄饭香,她双手托盘,高举过眉——这是旧俗中的敬意礼法,却早在世间绝迹多年。

皋伯通远远看见,大惊。问清来龙去脉,顿时肃然起敬。他说,从未见过如此夫妻相敬之礼,当即安排两人搬至正屋,好生照料。

从此,“举案齐眉”成了典故,孟光也从“丑女”变成“贤妻”代名词。

几年后,梁鸿病逝。

孟光忍着悲痛,独自扶棺北返,回到扶风老家。她没有再嫁,也没有靠人施舍,而是靠双手维持生活,照料坟墓,守节数十年。

这段佳话,在乡间迅速流传。

梁鸿是才子,孟光是丑女,但两人走过的每一步,都透着真实与坚韧。从相识、试探、误会,到隐居、流亡、再到相知相惜,二人把“相敬如宾”四个字,活成了范本。

“举案齐眉”一词,被文人写入典籍,朝臣讲进书堂,后妃讲给儿女听。从东汉一直流传至今。

甚至到了现代,官媒报道中提到夫妻和谐、家庭典范时,仍引用这段故事。人民日报曾发文称:“举案齐眉,不只是一种礼节,而是一种互敬精神的延续。”

孟光,一个曾被群嘲的女人,用自己一生,证明了“德行胜容貌”的道理。她不是被原谅的“丑女”,而是值得尊敬的“真贤”。

0 阅读:28
小牧童那小罡啊

小牧童那小罡啊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