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胤禩被强迫休妻,允禩的贴身婢女恳求主人去雍正那里“谢罪奏退”。允禩听了婢女

吴术轩说 2025-07-23 08:52:46

八阿哥胤禩被强迫休妻,允禩的贴身婢女恳求主人去雍正那里“谢罪奏退”。允禩听了婢女的话后,他气愤地说:“我是个大丈夫,怎么能因为妻室之故而求人呢?”婢女知道主人家的噩运已难扭转,当晚就上吊自杀了,允禩亦悲痛欲绝,忍不住流泪叹息不止。      1726年2月6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发布上谕,历数允禩、允禟等人的所谓罪状,下令收缴允禩、允禟的黄带子(亲王以下宗室显示身份的金黄带),削除宗籍,逐出宗室。不知是否出于雍正的授意,正蓝旗都统音德后来上奏,表示允禩、允禟既被削去宗籍,编入本旗,则须更改旧名,雍正遂命允禩、允禟自行改名。允禩改作“阿其那”,据考证,阿其那在满话中意为“夹冰鱼”,即夹在冰层中冻死的鱼。这是允禩对自己处境的真实写照,他早已成为权斗场中的俎上之鱼,再无任何反败为胜的机会了。      允禟自取的名字没有得到雍正的认可,被认为“所拟字样,存心奸巧,殊属不法”,雍正授权诚亲王允祉、恒亲王允祺等人另议,改为“塞思黑”。允祉、允祺等人在给允禟取名时当然都得揣摩皇帝的意图,按照雍正对允禟素来不满,厌烦透顶的态度,再结合满语,“塞思黑”可译为“讨厌的人”。

允禩的福晋乌雅氏也在劫难逃,因为她参与政事。在雍正刚登大位时给她丈夫晋升亲王时,曾说过“不知道哪一天掉脑袋”之类的话,被雍正认定是在唆使允禩作恶,令革去福晋,休回母家,严行看守,不得与允禩往来。   当雍正派人向其宣布胤禩和胤禟等人的罪名时,允禩突然口含小刀,指天发誓说:“我若与塞思黑(指允禟)再来往,一家俱死。”一般人乍听此话,似乎没有什么毛病,但实际上机锋尽藏其中,因为所谓“一家”完全可以指整个爱新觉罗家族,当然也包括雍正在内,死全家,就是在变着法地诅咒雍正。雍正精通禅学,这种话里有话的玄机一听就懂,当下又气又恨。他传旨将允禩再降为民王,交所属的正蓝旗进行内部稽查,身边所属佐领人员予以全部解除,随即又革除了他的王爵,交宗人府圈禁,圈禁处筑起高墙,使其不能与外间接触。作为连带的惩罚措施,乌雅氏被赐令自杀,雍正犹不解恨,复令焚尸扬灰,连她的尸体都不肯留给允禩及其家人。

胤禩在遭遇家破人亡,自己也失去人身自由的境况下,反而变得更加释然。他对负责看守的太监说:“我向来每顿饭只吃一碗,从现在起,给我加到两碗。”不知内情的人可能难以理解,但雍正明白,因为允禩后面还有一句话:“我绝不留全尸,一定要等被杀了才停止呼吸。”这分明是在告诉他雍正:尽管我这一生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也终将不免于被害,但我决不自杀,我要让你来杀我,我头可断,但你这个做哥哥的也必将背上屠戮弟的恶名!         在允禩被圈禁前后,社会上时有同情允禩,反对雍正的声音出现。有人广布传单,上书“八佛被囚,军民怨新主”,八佛指的是允禩,允禩既能够被“目之为佛者”,可见其当时在民间的影响力之大,而“八佛被囚”更是对雍正圈禁允禩的直接责难。传单中还说,雍正即位以来,旱涝灾荒不断,眼看着灾祸就要降临,不信者将被瘟疫感染,吐血毙命。就连雍正身边的人都有帮着允禩反对他的,而且此人不是别人,就是雍正的三皇子弘时!

弘时原先就与允禩较为接近,也很同情八叔的遭遇,对父亲的做法有所不满。在一种极度沮丧失落的情绪中,他终于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选择:站到允禩一边,跟父亲对着干!

雍正万万想不到,自己的亲生儿子会在这种时候背叛自己,同时相比于允禩党人等政敌的攻击,这种来自亲情和政治的双重背叛,也更让他感到震惊、难堪和被动。他大受刺激,立马便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为名,下旨将弘时逐出紫禁城,并勒令弘时去做允禩的儿子,父子之情自此宣告恩断义绝。

两年后,年仅二十四岁的弘时郁郁而终,其实在此之前,他在雍正心目中早已经死了。此事本与允禩无关,然而雍正要算账的话,又只会一道算在允禩账上。

0 阅读:27

猜你喜欢

吴术轩说

吴术轩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