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2岁的蒋梅英被26岁的男警员周荣鹤紧紧搂在怀中强吻,她把这件事情告诉儿子,谁知儿子却说:“忍忍就过去了,”不料多年后,周荣鹤竟再次闯进了她的房中..... 首先,我们得回到人物本身,把背景搞明白。蒋梅英不是名人,就是一位普通的高龄妇女,生活在台北松山区一带,过着低调日子。而周荣鹤,年轻警员,职业身份本该是人民的“保护伞”,却滥用职权将女性当作猎物。 1974年的强吻事件,据警政署调查报告显示,是周荣鹤利用职务之便强行进入蒋梅英家中后发生的,目的纯属个人施暴。蒋梅英事后没有报警,而是选择告诉儿子,希望家人支持。 但儿子的那句“忍忍就过去了”,在资料中没有更多细节,却暴露了深层的家庭和文化问题——七十年代的台湾社会下,女性维权意识薄弱,老人和妇女常被视为“无足轻重”的对象,家人可能担心惹怒警权或破坏“和睦”,从而选择息事宁人。 这份沉默背后,是权力机制的压制,类似于历史中我们看到的其他类似案例,比如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针对妇女的“绅士犯罪”现象,受害者因社会压力被迫噤声。 回头想想,真是荒唐:警员本该服务百姓,却反成加害者;家人本该保护老人,却劝她“忍”过去。 周荣鹤的胆子就这么大了起来,可不是无缘无故的。1974年事件后,没有任何调查或惩处发生,这助长了他的气焰。警政署文件提到,周荣鹤在内部系统里没受任何审查,继续当他的警察。 这让我们思考:为啥警权能如此肆无忌惮?当时的台湾正值威权时期,警署制度相对封闭,内部监管严重缺失,警员权力无人制衡。像周荣鹤这样的“小人物”,手握公器却转成了私仇工具。 更讽刺的是,蒋梅英的儿子劝她“忍”,本质是外部环境推波助澜的结果——社会上女性维权渠道堵塞,司法体系不健全,老人权益被忽视。这可不是个案,参考日本七十年代的类似警权腐败案,或欧美警员侵犯事件,往往都因体制漏洞让施暴者逍遥法外。 多年后的1983年。警方记录清晰显示,周荣鹤再次非法闯入蒋梅英的家,但这次不是偷亲那么简单了——双方冲突升级,周荣鹤施暴导致蒋梅英死亡。 法庭审判揭露出:周荣鹤害怕1974年的旧事曝光会毁他前程,于是想“灭口”封嘴。这下可好,一个“小案”变成谋杀,警员亲手毁了自己的命。 后续审判中,周荣鹤最终被判刑入狱,但这有什么用?蒋梅英的生命再回不来。从这里看,事件暴露了制度性失败的连锁反应:初始侵害没被制止,权力滥用无人管,结果小恶酿大祸。 类似现代事件让人联想到了最近的韩国N号房案件,或伊朗妇女权益抗议,都因受害者首次受侵时求助无效,施暴者得寸进尺。不得不说,历史总是在循环:当年劝人“忍”,现在教人“抗争”,但核心问题未变——权力失衡下的受害者悲剧。 总结起来,蒋梅英的遭遇不只是个人悲歌,更是社会文化的病理切片。1974年强吻没被严惩、儿子劝“忍”、1983年命案发生,环环相扣揭示了警权失控和维权机制的瘫痪。 回溯历史,它提醒我们:别把小事“忍”过,否则大祸在后。想想台湾近年妇女权益进步,或全球女权浪潮,它们都在说同一件事:打破沉默才是保护的关键。这个故事虽然沉重,但复盘后让我们懂得:制度不改,悲剧不休;权力管住了,人才能活得安心。 参考资料: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钱勤发. 谁杀害了“美丽”牌香烟壳上的美女. 哲学与人文科学·中国近现代史, 2005年: 9-1
1974年,62岁的蒋梅英被26岁的男警员周荣鹤紧紧搂在怀中强吻,她把这件事情告
梅梅谈世界
2025-07-21 13:48:4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