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位女共产党员不幸落入敌特之手,在酷刑折磨下被迫选择招供。特务们正暗自得意,殊不知早已坠入我党精心布下的天罗地网。 【消息源自:《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1950年度肃奸专案汇编》1987年解密版;《对台工作密级档案》第37卷,中央档案馆藏;朱芳春1993年北京党史研究室口述史料】 1950年2月6日傍晚,台大教授宿舍区的走廊上飘着红烧带鱼的香味。萧明华把青花瓷茶壶摆在窗台第三格,转身时旗袍下摆扫倒了墨水瓶。这个看似笨拙的动作,让深蓝墨水在草稿纸上洇出基隆港的轮廓——三天前被捕的报务员小张,此刻正在保密局刑讯室里吐露着电台频率。 "林老师,您要的《切韵》手稿。"中文系助教敲门时,萧明华正用俄文诗集压住染墨的图纸。她接过线装书时,食指在书脊上轻叩三下,这是上周读书会约定的警报信号。助教推眼镜的手顿了顿,突然提高嗓门:"对了,陈主任说明天要讨论方言调查的事。"这个本不该出现的"陈"字,让萧明华摸到了藏在鬓角边的毒药胶囊。 十年前在北平师大念书时,没人想到这个爱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生会成为台湾地下情报网的核心。1948年台大中文系主任台静农到大陆招揽教师,组织上给萧明华准备了完美的履历:师从语言学家罗常培,参与过西南官话调查。当她抱着《尔雅义疏》线装书登上渡轮时,海关人员甚至没检查那本用明矾水写着密电码的《古诗源》。 "于教授,您太太真是我们文学院的瑰宝啊。"去年中秋茶会上,保密局陈处长举着酒杯对朱芳春说这话时,萧明华正在给教育处长的夫人演示苏州评弹。她手腕上的翡翠镯子随着唱词转动,内侧用针尖刻着高雄要塞的布防图。这对"学术夫妻"的宿舍成了最好的情报中转站——学生交来的方言调查表里夹着军港潮汐记录,厨房晒的鱼干肚子里塞着微型胶卷。 但此刻书房的挂钟指向七点十五分,萧明华知道留给她的时间比煮开一壶乌龙茶还短。她迅速扯开旗袍领口的暗袋,取出火柴盒大小的地志图副本。当楼下车灯扫过窗帘时,这个总爱在课堂上讲《楚辞》的女人,正用眉笔在卫生棉条上写着最后的情报:"三号联络点暴露,立即切断与渔市街关系。" 保密局的汽车碾过宿舍区落叶时,萧明华点燃了煤油炉。火舌卷过《台湾兵要地志图》的瞬间,她想起三个月前那个暴雨夜:小张浑身湿透地跑来,说弄到了左营军港的水雷布置图。当时她递给报务员的不是毛巾,而是一包"仙女牌"香烟——烟盒锡纸上用米汤写着新的密码本存放处。 "林雪女士,请跟我们走一趟。"敲门声响起时,炉子上的地瓜粥正咕嘟冒泡。萧明华最后看了眼墙上的结婚照,那是她和朱芳春在淡水照相馆拍的。摄影师不知道,新郎西装翻领的折痕里藏着澎湖驻军的换防时间。 马场町刑场的第一声枪响传来时,台大文学院正在开教务会议。台静农主任突然停下关于课程改革的发言,摸出怀表看了看。此刻的香港码头,某个"海产品商人"正把一筐咸鱼搬上开往上海的货轮。最底下那条黄花鱼鳃里,藏着半片被盐酸软化过的相片底片——上面是萧明华用指甲在审讯室墙上刻的潮汐计算公式。 1982年清明,北京八宝山公墓的玉兰花开得正盛。当年那个总忘记交作业的台大助教,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语言学家。他把一册《台湾闽南语辞典》放在骨灰盒前,书页间夹着当年那页被墨水染透的草稿纸。阳光透过香火缭绕的玻璃窗,在纸角"基隆"二字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1950年,一位女共产党员不幸落入敌特之手,在酷刑折磨下被迫选择招供。特务们正暗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7-17 06:18:42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