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一位年过四十的父亲用手刨了十几个小时,刨烂了双手,终于从废墟

山河蕴含力量 2025-07-16 16:33:40

2008年汶川地震,一位年过四十的父亲用手刨了十几个小时,刨烂了双手,终于从废墟中救出了女儿。十几岁的女孩紧紧抱着父亲,而父亲自豪的告诉记者,他做到了,他救回了自己的女儿。 当时北川中学的三层教学楼瞬间坍塌,楼体呈“L”型扭曲变形。正在上数学课的学生们被突如其来的巨响吓呆了,还没反应过来,天花板就砸了下来。客运站职工李杨正在县城另一头调度班车,感受到强烈震动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女儿。 15岁的李佳芹在北川中学读初三,这个时间正是下午第一节课。李杨扔下手头工作,骑着摩托车穿过满街的碎石瓦砾赶到学校。眼前的景象让他腿软了:三层楼房压缩成不到两米高的废墟,钢筋水泥块散落一地,到处是哭喊声。 李杨围着废墟跑了一圈,拼命呼喊女儿的名字。其他家长也在寻找自己的孩子,现场一片混乱。突然,他听到了微弱的回应声音很轻,但李杨确定那是女儿的声音。他趴在一堆碎石上,仔细辨别声音的方向。 李杨定位了大致位置后,开始用双手挖掘。周围的人劝他等救援队,但他听不进去。这时余震还在继续,每隔几分钟地面就会再次摇晃。建筑专家后来分析,这种情况下楼体随时可能发生二次坍塌,极其危险。 但李杨顾不了这些。他把外套脱下来垫在膝盖下,开始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往外搬。大的石块需要好几个人合力才能抬起,李杨就先清理小的碎石,为救援队让出通道。 “铁锹会伤到孩子,我用手能感觉到下面的情况。”当救援人员递给他工具时,李杨摆摆手,继续徒手作业。他的手指很快就磨破了皮,血水顺着手腕往下滴。下午4点,专业救援队赶到现场。队长看了看地形,摇摇头:“这个位置太危险了,上面的楼板随时会掉下来。” 但生命探测仪显示,废墟下确实有微弱的生命信号。李杨跪在地上恳求,救援队长被这个父亲的执着打动了,决定冒险一试。他们用千斤顶支撑起悬空的楼板,然后小心翼翼地清理废墟。李杨主动当志愿者,因为只有他最清楚女儿的确切位置。 夜幕降临,工地探照灯照亮了废墟。李杨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指甲全部翻掉了,但他不肯休息。妻子王桂芳赶到现场,看到丈夫的样子心疼得直掉眼泪。 晚上10点,他们清理出一个直径约50厘米的洞口。用手电筒往下照,隐约能看到一张课桌,但还看不见人。过了几秒钟,传来女孩虚弱的声音:“爸爸,我好冷,腿动不了了。” 听到女儿的声音,李杨激动得差点掉眼泪。救援队员往洞里输送氧气,并投放了一瓶矿泉水和几块巧克力。凌晨1点,洞口扩大到可以容纳一个成年人通过。但下面的空间太小,救援人员无法下去。体型最瘦的李杨主动请缨:“让我下去,我来背她上来。” 救援队长担心安全问题,但李杨坚持:“我是她爸爸,我最了解她。”李杨套上安全绳,小心翼翼地钻进洞里。下面的空间确实很小,他只能爬着前进。借着头灯的光亮,他终于看到了女儿。 李佳芹蜷缩在一张课桌下面,左腿被一块水泥板压住,但意识还算清醒。看到父亲,她虚弱地笑了。李杨强忍着眼泪,检查女儿的伤势。水泥板不算太重,但卡得很紧,需要上面的人配合才能移开。 经过半小时的配合作业,李佳芹终于被成功救出。从地震发生到获救,整整14个小时零32分钟。她被迅速送往绵阳医院,诊断结果是左腿骨折,但没有生命危险。 李杨现在已经55岁了,头发花白,手上的伤疤依然清晰可见。每年5月12日,他都会带着妻子和女儿去老县城遗址献花,这已经成了家里的传统。 李佳芹现在是医院急诊科的骨干医生,经常要面对各种紧急情况。每当遇到特别困难的抢救,她都会想起父亲当年的那句话:“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 15年过去了,那个在废墟中拼命挖掘的背影已经成为一代人心中的记忆。但对李杨来说,这只是一个父亲应该做的事:“换作任何一个父亲,都会这么做。孩子就是我们的全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拥有超能力的人,而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坚持的普通人。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总是格外耀眼。就像李杨,就像千千万万个在危难中挺身而出的中国父母,他们用最朴素的爱诠释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坚守。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山河蕴含力量

山河蕴含力量

不愿面对现实的奶茶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