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和他的日本女儿,终身未见!1906年,宫川富美子出生在横滨,她未出世的时候,孙中山便因革命,离开日本,这一走,就再也没有音讯。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0年盛夏,南京的中山陵迎来了一位年过七旬的日本老妇人,她步伐缓慢,手里抱着一个木盒,一路走到祭堂前孙中山的雕像下,突然跪倒在地,抱着冰冷的石座痛哭不已。 来来往往的游客都被眼前的场景吸引,纷纷驻足不解,她叫宫川富美子,74岁,这一天她等了半辈子,只为亲眼看看父亲的模样。 1906年,宫川富美子出生在日本横滨,她还没来得及看见父亲,父亲就早已远走他乡,她的父亲是孙中山,中国的革命者,这个父亲的名字,她直到五十多年后才听母亲提起。 她的母亲大月薰,是孙中山在日本流亡期间的伴侣,那时孙中山因清廷通缉流亡日本,住在同盟会支持者温炳臣家中。 大月薰是温炳臣的养女,聪明伶俐,帮着打理家务,孙中山与她逐渐熟识,两人日久生情,1906年,大月薰怀孕,正当她满心期待一家团聚时,局势骤变。 清廷的压力迫使日本政府不再庇护孙中山,他被要求尽快离开,临行前,他承诺过会回来,但这承诺终究成了空话,孙中山离开后,大月薰独自生产,生下女儿,取名富美子。 她用尽心力养育孩子,但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在异国城市里生活艰难,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寄来的生活费也在一年内断绝,她拼命打工,洗衣拆旧和服换钱,日子过得紧巴。 富美子五岁那年,大月薰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只得把女儿送给一家经营酒馆的宫川家寄养,宫川家家境尚可,抚养富美子衣食无忧,但从此母女分隔,只在节日偶有短暂团聚。 富美子在宫川家长大,随养父姓,成了宫川富美子,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只觉得母亲和自己格外亲,却始终是外人家的孩子。 大月薰的生活同样多舛,她辗转生活,中年改嫁,但因保存着孙中山的信件和照片,常被夫家排挤,甚至被赶出门。 她无处可归,只能靠打短工维持生计,晚年时,她在京都与一位寺庙的住持成了亲,总算过上安稳的日子。 1956年冬,大月薰年事已高,感到时日不多,她把尘封半生的秘密告诉了富美子,她把那盒泛黄的信件和旧照片交给女儿,信上称呼她为“薰妻”,还有当年在横滨一起生活的回忆。 富美子听完后几乎不敢相信,母亲口中那位素未谋面的生父,竟是中国的国父孙中山。 母亲的叙述和信件上的字迹让她无法再怀疑,震惊过后,她萌生了强烈的愿望,想去中国,看看父亲曾经奋斗的地方。 只是彼时中日关系尚未恢复邦交,这个愿望一拖再拖,直到1970年代末,中日邦交正常化,宫川富美子终于有机会踏上中国的土地。 1980年,她如愿以偿来到了南京,走在中山陵石阶上,她小心翼翼地护着母亲交给她的那盒旧信,一步步爬上祭堂,她看着眼前高大的孙中山雕像,想象着那是一生未见过的父亲。 她忍不住跪下,将额头贴在石座上,眼泪止不住地流,她在访客簿上郑重写下“女儿富美子参拜”几个字,那一刻,她的心结似乎解开了。 回到日本后,宫川富美子没有再提及要追认什么名分,她继续与丈夫在农庄种地养鸡,帮着带孙子。 有人问她是否遗憾,她总是说,自己已经给父亲鞠过躬,这辈子也就没什么不满足了,她不追求家谱名分,只想心里踏实。 大月薰在静冈度过了余生,常在灯下抚摸那盒信,时而露出微笑,时而落泪,富美子也会偶尔拿出信来看,一页页翻着,似乎能感受到遥远血脉的温度。 1990年,富美子去世,她的儿子曾在书中写下,母亲临终前轻声说,自己终于理直气壮地姓宫川了。 横滨当年的木楼早已不在,原址立了块不起眼的木牌,上面写着:此处曾住中国革命家孙中山。 来往的行人鲜有人注意,黄昏的风吹过,仿佛还能听见婴儿的啼哭和母亲低声的安慰,命运如同账本,有些遗憾始终算不清,也再无人能补全。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孙中山曾有日本籍秘密夫人?——中国新闻网
1992年,长期旅居美国的原国民党军统局上海站站长毛森,这个曾在上海解放前夕下
【93评论】【1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