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台湾共产党员林正亨被枪决,押赴刑场时正巧经过他家门前,他大声呼喊妻子沈保珠的名字,待妻子追出,林正亨已倒在血泊中...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1月30日清晨,台北阴雨连绵,泉州街上的石板路被冷雨打湿,一辆囚车缓慢驶过,轮子碾过积水,发出沉闷的响声。 车上关押的是林正亨,一名曾经在缅甸前线浴血奋战的台湾共产党员,他戴着手铐脚镣,肩膀因长年旧伤而微微耸起,脸色苍白但神情坚决。 当囚车经过他位于泉州街的家门前,他忽然站了起来,用尽最后的气力撞击铁窗,大声喊着沈保珠的名字,他的喊声穿透风雨,引来街边人的侧目,有人认出他是林家后人,唏嘘不已。 林正亨出身雾峰林家,是福建漳州移台望族的第八代,祖父林朝栋曾在清末协助刘铭传抗法,身披黄马褂回台,是当时家族荣耀的象征。 他的父亲林祖密在日本统治台湾期间拒绝“皇民化”,放弃台湾的家产和社会地位,毅然带家人返回祖国,并以实际行动支持辛亥革命。 他变卖家产,组织起闽南革命军,参与护法战争,最后在一次枪战中牺牲在广东。 林正亨生于1915年,少年时期在厦门接受教育,因家族背景和父亲影响,自小熟读经书,也学美术,他曾梦想成为一名画家,曾在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就读。 然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撕下画纸,报名参军,很快,他被录取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毕业后,他被编入前线部队,参与昆仑关战役,随后又远征缅北。 1944年在八莫附近,他率部与日军激战,敌人反扑猛烈,林正亨在白刃战中身中十余刀,被送入美军战地医院抢救,他的手臂和手掌多处肌腱断裂,终身残疾。 战争结束后,他被送回云南“疗养”,实际上是被国民党编入“非战斗人员”名单,无人过问,他孤身一人,靠拄杖行走,从云南一路走到重庆,沿途乞食求助。 重庆当时正值官僚奢靡之时,他在朝天门码头看到民工赤脚卸货、饥寒交迫,而军政高官在餐馆酒楼宴饮不断,他心中生出质疑,不再相信这个政权能带来公平。 在重庆,他找到了妹妹林双盼,妹妹是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成员,介绍他进入朱学范主持的中国劳动协会,他参与劳工活动,逐渐接触党的理论与实践,并于1946年秘密入党。 党组织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留在大陆加入部队,二是返回台湾开展地下工作,他思索再三,选择回台,这一年,他用化名组织一批台籍青年渡海,潜回台湾。 回台后,他以台北警备司令部职员身份作掩护,在岳母资助下开了一家皮鞋店,鞋店位于泉州街,店内陈设简朴,墙后暗藏地图、传单和手工蜡纸。 他负责联络、印制、分发地下刊物,协助工人组织讨论会,传递大陆的时局变化,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时,他前往台中筹划武装反抗,途中险些丧命,靠着钻入医院粪坑才得以逃生。 随着蒋介石败退台湾,白色恐怖升级,林正亨所参与的地下交通网最终因叛徒告密被破坏,1949年8月,他在家中被逮捕,特务搜出宣传资料、地下通联记录以及印制设备。 他被押往台北警备司令部,受到密集审讯,蒋介石与林家颇有交情,上层传话,只要林正亨肯写悔过书,不但免死,还可保全家人安全。 他拒绝签字,只说自己“无过可悔”,他的态度让当局大为震怒,决定以严刑示众,打压台籍士绅中潜在的反对力量。 1950年1月30日清晨,他被押上囚车,行经泉州街家门前,发出震撼人心的一声呼喊,沈保珠当时正在厨房熬煮探监的米粥,没听到呼唤,是邻居赶来告知,她急忙赶往马场町刑场。 到场时,丈夫已胸口中弹,倒在血泊中,她扑向遗体,拼命呼唤,眼泪混着雨水,众人默然无声。 林正亨牺牲时年仅35岁,他的遗体由亲属收殓,草草下葬,沈保珠后来带着孩子前往北京生活,成为台盟成员谢雪红的秘书。 1983年,她从民政部接过“革命烈士证明书”,林家多年的抗争,自此写入国家记忆。 林正亨生前在牢房地板上用指甲刻下“敢将赤手挽狂澜”八字,这双残破的手无法再拿武器,却支撑起信仰最后一寸高地。 他的一生,从未畏惧牺牲,那一声“保珠”,不只是对亲人的呼喊,也是留给后世的一声叮咛:有些人即使倒在血泊中,依旧挺立在人们的记忆里。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满门忠烈,几代人投身抗日,台湾雾峰林家是真名门望族
1950年,台湾共产党员林正亨被枪决,押赴刑场时正巧经过他家门前,他大声呼喊妻子
如梦菲记
2025-07-01 10:22:0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