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在功德林关押25年之久的军统特务周养浩被特赦出狱,国家准许他去任何地

如梦菲记 2025-07-03 11:21:58

1975年,在功德林关押25年之久的军统特务周养浩被特赦出狱,国家准许他去任何地方,可他重获自由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去台湾投奔蒋介石,最终是否如愿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5年春,国家宣布对在押战犯实行特赦,这一消息传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被关押了二十五年的周养浩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要求前往台湾。   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临时起意,在功德林多年,他始终坚持要去台湾,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应该在蒋介石的麾下画上句号。   周养浩曾是军统少将,早年追随戴笠,长期负责情报与监狱事务,曾任西南地区重要情报站站长,他在抗战期间表现平平,直到全面内战爆发后,因擅长审讯与执行,被调往监狱系统,主导多起镇压行动。   在重庆白公馆、贵州息烽监狱等地,周养浩以强硬手段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参与了杨虎城将军一家的杀害。   1949年冬,国民党在大陆大势已去,昆明形势骤变,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起义,巫家坝机场全面封锁,周养浩在逃亡途中被识破身份,当场被捕。   被押往北平后,周养浩最初被关在白公馆,后来转至功德林,他在狱中长期拒绝认罪,也不接受思想改造,他时常在学习会上抬杠,拿法律术语狡辩自己的行为合法。   他与狱中其他战犯关系紧张,对管教干部也时有抵触行为,他不愿写检查,不参与劳动,常自称“只是听命行事”,完全否认自己参与政治迫害的主观意愿。   多年中,他的态度几乎没有变化,即便功德林陆续有战犯被宽大处理,他依然保持强硬立场。   特赦消息传到时,他正在抄写文章,拿到通知后,他第一时间要求去台湾,国家政策规定,获特赦人员可自行选择去处,不设限制。   统战部门尊重他的决定,按照流程办理手续,还为他准备了部分生活费用,当时共有十人提出要去台湾,国家统一为他们安排了行前事宜。   1975年4月12日,中央统战部设宴为他们送行,次日,他们从北京出发,途经深圳前往香港,准备在那里等候台湾方面的回应。   到香港后,周养浩每日等待台当局接应,他频繁发电报、写信,也尝试联系在台亲属,可台北始终没有回应。   几周后,他们得知台湾方面已收到消息,但没有任何行动,台当局内部有人担心,若这些曾在大陆服刑的前军统人员进入台湾,容易引发政治影响。   他们被担心是大陆方面安插的“改造特工”,不利于内部稳定,出于这种顾虑,台方最终拒绝接收,理由是“与当前政策不符”,并未详细说明。   被滞留在香港的周养浩非常失落,他原以为自己忠于国民党多年,即便在战犯所也没有背叛,应该能得到认可,他在中环邮电局每天寄出电报,期望能够换来一次回应。   他数次尝试通过其他华侨组织递交请求,也未能奏效,他的子女多数早年移居海外,只有在美国的小女儿与他保持联系,她得知父亲滞留香港后,多次劝他来美国。   几个月后,周养浩最终选择放弃等待,他办理手续前往美国,定居洛杉矶,在那里,他依靠子女生活,住进一家华人养老院,年老之后的他,逐渐不再提及台湾。   虽然未公开认错,但他在面对外界时,开始肯定中国政府对战犯的改造方式,上世纪八十年代,部分海外媒体曾报道战犯在功德林受到虐待,他主动联系华文媒体,公开讲述狱中经历,驳斥不实之词。   他表示,自己在功德林期间,得过静脉曲张,干部还专门为他配了医用袜子,他强调,管教人员从未体罚过他。   他晚年阅读中文报纸,也会翻看新出版的回忆录,有一次,他在书店看见同为军统成员沈醉的回忆录,沉默良久,当年在功德林,沈醉劝他留下,被他拒绝,他始终认为蒋介石还记得他,结果连入境都无法实现。   1990年冬,周养浩在洛杉矶去世,他的子女整理遗物时,在床头抽屉中发现一只铁皮盒子,里面有他在1975年写的台湾入境申请信,也有一张60年代功德林颁发的“劳动能手”奖状。   最底下压着一张发黄的报纸剪页,是关于战犯特赦的报道,毛泽东批示“都放了吧”四个字被他用红笔圈得很重。   这位军统旧部最终没有回到大陆,也没能踏入台湾,最后的归宿是美国一间养老院,他的一生,从特权到失败,从执拗到沉默,是那个时代纷乱与选择的一个侧影。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生活日报《国民党军统“三剑客”的最后归宿》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