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同事已经5天没来了,走之前撂下一句话,这岗位离开我就得乱套。
他说这话
团团说事儿
2025-07-15 12:16:20
有个同事 已经5天没来了,走之前撂下一句话,这岗位离开我就得乱套。
他说这话时,正把咖啡杯重重墩在桌上,文件散落一地也没捡。我们部门负责全公司的数据分析,他是公认的“技术大拿”,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代码,只有他能一眼看出问题。当时大家面面相觑,没人敢接话——毕竟上个月系统崩溃,确实是他熬了三个通宵才抢救回来的数据。
他走的第一天,办公室气氛像结了冰。接手他工作的实习生小张,对着电脑屏幕急得直挠头,鼠标点得噼啪响。我走过去一看,他正对着一份报表发呆,那些被标注成红色的异常值,像一团乱麻缠在一起。“李哥以前说,这些数据得结合上个月的市场活动看。”小张声音发颤,我这才发现,他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全是平时偷偷记下的“李哥经验”。
第二天晨会,经理把我们几个老员工叫到一起:“别慌,咱们把他的工作拆解开。小王你负责核对原始数据,小张整理报表模板,我来对接业务部门。”分完工才发现,原来那些被我们当成“只有他会”的活儿,拆开来每个人都能分担一块。就像小时候拼积木,看着复杂的城堡,其实不过是一块一块搭起来的。
周三下午,客服部突然打来电话,说有个大客户的订单数据出了错。放在以前,大家第一反应都是“等李哥回来”,但那天小王突然说:“我记得他上次处理类似问题时,查了三个地方的接口日志。”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找记录,居然真的在系统备份里找到了关键数据。解决问题时夕阳正好照进办公室,小张突然笑了:“原来我们也能行啊。”
第五天早上,实习生抱着一摞文件进来,脸上带着点神秘:“我整理李哥的桌面时,发现他藏了本工作手册。”手册里夹着泛黄的便签,上面是他随手记的心得:“小王对市场动态敏感,复杂报表可以找她核对趋势”“小张心细,数据录入交给她最放心”“经理擅长协调,跨部门沟通让他出面效率高”。原来那些他看似独揽的工作,早就悄悄给我们每个人留了位置。
中午吃饭时,经理说接到李哥妻子的电话,他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了,怕耽误工作才没说。“他还惦记着那个季度总结报告,”经理叹了口气,“说等出院回来连夜赶。”我们面面相觑,突然都笑了——那份报告,我们昨天已经整理完毕,每个人负责的部分都用不同颜色标了注,封面上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下午我们轮流给李哥发消息,没提工作,只说“病房空调别开太低”“让嫂子炖点小米粥”。小张特意拍了张办公室的照片,照片里他的工位上摆着我们凑钱买的向日葵,旁边压着那张写满分工的季度报告。
其实职场里哪有什么“离了谁就转不了”的岗位。就像一台机器,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作用,有时不是你不重要,是大家习惯了依赖,忘了自己也能发光。李哥的“狠话”里,或许藏着他没说出口的期待——期待我们能独当一面,期待这个团队能长出更坚韧的筋骨。
傍晚锁门时,我回头看了眼办公室。夕阳穿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整齐的光影,像极了我们今天刚优化好的数据表格。突然想起李哥以前总说“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才明白,真正支撑一份工作的,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不可替代,而是一群人朝着同一个方向使劲时,那些藏在细节里的默契和成长。
明天李哥就要出院了,我们准备给他一个惊喜。不是告诉他“你看我们没你也行”,而是想笑着说:“欢迎回来,我们一起把剩下的路走完。”毕竟职场这条路,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冲刺,是一群人的接力——你累了歇脚时,总有人能接过你手里的棒,带着大家继续往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