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82岁麦克阿瑟听闻印度对中国开战,一番犀利评论直戳要害。[加油] 说起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那可是美国军界的一号人物。1880年,他出生在军人家庭,从小就泡在军营里。1903年,他从西点军校毕业,还拿了个第一名,真不是盖的。二战时,他指挥太平洋战场,搞定了菲律宾战役,战后还跑到日本去当“大管家”,弄了个民主改革,风头一时无两。可到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当上联合国军总司令,仁川登陆那招确实牛,把战线推到了鸭绿江边。可惜好景不长,长津湖战役里,中国军队杀出来,硬是把他打得有点懵。从那以后,他算是记住了中国军队的厉害,这也成了他后来评论中印战争的底气。 1962年10月,中印边境不太平了。阿克赛钦和东北边境特区这两块地方,双方早就争来争去。印度总理尼赫鲁搞了个“前进政策”,在争议地区设哨所,摆明了要硬刚。中国这边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在拉达克和麦克马洪线动手,印度那边压根没反应过来。当时正赶上古巴导弹危机,全球目光都在加勒比海,这场战争愣是没啥人关注。可它对南亚的格局影响大着呢。 战争一打响,消息传到纽约,82岁的麦克阿瑟正住着华尔道夫酒店。记者跑去问他咋看,他也没客气,直说印度小看了中国军队的实力。他说,中国军队是亚洲最能打的,谁敢轻敌谁倒霉。这话听着简单,可背后是他自己在朝鲜战场的教训。长津湖那会儿,中国士兵在冰天雪地里硬扛美军,愣是把麦克阿瑟的计划搅黄了。他这话一出,《纽约时报》赶紧报道,西方媒体都觉得这老头说得有点道理。 这场战争打得挺快,东线克节朗河谷,中国军队40分钟就把印军第七旅指挥部给端了。西线更狠,中国士兵扛着集束手榴弹追着印军坦克跑,直接把装甲车炸得没脾气。这招数听着耳熟吧?跟朝鲜战争那会儿的中国战术差不多,难怪麦克阿瑟早有预感。32天下来,中国军队伤亡不多,却把印度打得满地找牙。美国驻印大使后来都承认,印度的战斗力真是被高估了。 有意思的是,中国军队占了上风后没贪心,主动停火撤军,连缴来的武器都擦干净还给印度。这招“打狠了再放手”真高明,既让对方服气,又给边境消停留了余地。战争一结束,南亚格局变了样,尼赫鲁威信扫地,印度开始卯足劲搞军事。中国呢,那时候国内日子不好过,可这场仗硬是打出了威风,后来的外交谈判也有了底气。 到了1962年12月,麦克阿瑟又接受《时代》周刊采访,聊了聊这场战争。他说,中国这仗不是为了占印度地盘,而是要攒谈判筹码。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战后局势也证明他没看错。1964年4月5日,这位老将84岁去世,算是走完了传奇一生。可他留下的军事眼光,尤其对亚洲局势的判断,到现在还有人研究。
1945年,雅尔塔会议期间,丘吉尔烟瘾犯了,急忙抽出一根雪茄。他故意背着斯大林。
【8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