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百度出价6亿美元,想买下高德。马云给高德老板打去电话:“无论别人出多少钱,阿里都多加一倍!”马云对于高德,势在必得!而且马云承诺,高德永不改名,永久保留这个品牌。这为马云加了不少人情分。 2013年的夏天,互联网圈被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搅得火热。 百度刚把6亿美元的报价摆在高德面前,还没等高德的管理层缓过神,阿里巴巴的动作就来了。 他们没绕弯子,直接放出话:不管百度出多少,阿里都加一倍。 这话一落地,整个行业都知道,阿里对高德是志在必得。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场争夺变得越来越清晰。 百度一开始挺有底气,觉得6亿美元已经是诚意满满,毕竟当时自家的地图业务也有声有色,总觉得高德没那么不可替代。 可眼看着阿里的态度越来越坚决,他们又把报价提到了9亿美元,只是在快要摸到10亿美元门槛时,突然停了手。 而阿里这边,一步一步走得很稳,先花2.94亿美元买了部分股份,稳稳当当走进了高德的董事会,拿到了关键的话语权,最后干脆掏出14.5亿美元,把整个高德都收了下来。 整个过程里,阿里还特意强调,高德的名字会一直保留,就冲这点,不少人都觉得阿里这步棋走得既有魄力又懂分寸。 要说这场争夺为什么这么激烈,还得从高德本身说起。 这可不是一家普通的地图公司,它手里握着国家甲级导航电子地图绘测和甲级航空摄影的“双甲”资质,在地图这行,这资质就像金字招牌。 再看用户数据,它常年是旅行交通类软件的头名,月活用户数和市场份额都是第一,大家手机里的路线规划、实时交通提醒,基本都是它在提供,还全免费,这样的家底,谁看了不眼热? 而高德能有这样的家底,离不开它的创始人成从武。 1964年出生在湖北金山的一个农民家庭,成从武打小就被家里人念叨“知识改变命运”。 后来他成了高考状元,虽因档案问题没能去第一志愿,却也考上了北京工商大学,之后还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经济学硕士。 早年在国企待过,可他不喜欢按部就班,1994年就拉着朋友创业了。 头两年顺风顺水,可1996年突然栽了跟头,公司欠了400多万外债,最难的时候大家都以为翻不了身了。 转机出在2000年。 当时国内汽车行业正火,成从武盯着这个机会,找了日本导航协会合作,一门心思做导航软件。 两年后高德正式成立,他带着团队啃下了地图资质的硬骨头,接着跟各大汽车品牌合作,把导航软件装到了新车里。 到2010年,高德已经拿下了汽车导航市场的半壁江山,还跑到美国上市了。 这样一家从泥里爬起来、又站上行业顶端的公司,自然成了巨头眼里的香饽饽。 再往深了说,2013年那会儿,互联网正从电脑往手机上转,地图服务突然成了香饽饽。 因为大家发现,不管是网购查物流、出门找餐馆,还是打车叫外卖,都得靠地图定位。 谁能攥住地图这一环,谁就能在移动互联网里占个好位置。 百度和阿里抢高德,说到底是在抢这个未来的入口。 阿里拿下高德后,这盘棋确实走活了。 高德的免费模式没变,但赚钱的路子宽了:软件里弹出的广告、跳转到其他平台的链接,都能带来收入;汽车出厂预装它的导航,也得交费用;连地图上商家的位置排名,都是谁付费多谁排前面。 更重要的是,它给阿里的其他业务搭了桥——淘宝的物流信息、饿了么的送餐路线,都得靠它的定位技术。 虽然维护地图数据、接入卫星系统花钱如流水,但阿里看重的是长远:有了高德,整个生态就更稳了。 回头看百度,当时的撤退现在看来确实有点可惜。 它低估了地图服务在移动时代的分量,觉得自家流量够大,少个高德也无所谓,却没料到后来不管做本地生活还是智能驾驶,都绕不开地图这一环。 这样的争夺在互联网圈不算新鲜。 2014年2月,腾讯花了10亿美元收购大众点评20%的股份,就是因为看中了大众点评在本地生活服务的商户资源,想跟自己的社交流量结合,后来才有了美团点评的合并,在吃喝玩乐领域站稳了脚跟。 如今的高德,还是那个大家手机里常用的地图软件,只是背后的生态越来越大。
2013年,百度出价6亿美元,想买下高德。马云给高德老板打去电话:“无论别人出多
一叶知大事
2025-07-11 16:24:18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