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位老大娘上山采野果,突然发现一大群苍蝇,在草丛上“嗡嗡嗡”盘旋,她

静雅书声破卷绵 2025-07-11 10:58:13

1936年,一位老大娘上山采野果,突然发现一大群苍蝇,在草丛上“嗡嗡嗡”盘旋,她没在意,哪料,此时草丛里发出沙沙声,还伸出一只手来,大娘一个激灵,她壮胆拔开草丛,却看到一个浑身是血的红军战士。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6年盛夏时节,红军团长梁从学被胸口剧痛惊醒。 睁眼只见身上盖满枯枝败叶,四周荒草丛生。 他想挣扎起身,却让鲜血又从左胸枪伤处涌出,顿时疼晕过去。 等再醒来已躺在农家土炕上,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正用烧红的剪刀剜掉他伤口腐肉——这位安徽农民出身的将领,将用九次负伤的躯体铺就革命之路。 梁从学1903年生于六安佃农家。 那年头没田地的农户最是艰难,梁家租地主田耕种,交完租子连糊口都勉强。 少年梁从学每天天不亮就牵着牛出门,收工回来还要帮父亲挑水劈柴。 村里人都夸这孩子有本事,做挂面劲道,酿米酒醇香,可惜家里供不起学堂。 谁也没想到二十年后,这个放牛娃会把国军军官揍得满地找牙。 革命浪潮涌进大别山那年,26岁的梁从学正给地主做短工。 看着东家顿顿大鱼大肉,自家人连糙米粥都喝不饱,他咬咬牙参加了赤卫队。 1930年初加入红军时还是个新兵蛋子,可打仗不要命的劲头让老班长直咂舌。 有次反围剿冲锋,别人都猫腰前进,他抡着大刀直扑敌军机枪点,棉袄被子弹打出十几个窟窿愣是没后退。 1934年葛藤山战役成了梁从学的成名战。 当时他带着两个连埋伏在虎扑岭,等敌军主力往前线压时,突然从山腰杀出。 国军一个整编旅被拦腰截断,连旅长刘树春都当了俘虏。 战士们把缴获的德制步枪堆成小山,兴奋地喊他“梁老虎”。 这年秋老虎却遭了无妄之灾,因为顶撞上级被扣上“反革命”帽子关进土牢。 幸亏政委吴焕先拍桌子骂人:“反革命会替战友挡子弹?” 最险的死里逃生在1936年8月。 担任245团团长的梁从学带着两百多人在黄冈打游击,突然撞上国军警备团主力。 眼见要被包饺子,他命令政委带大部队撤退,自己领手枪班断后。 交火时一颗子弹打穿左胸,当场昏死在茅草堆里。卫生员摸不到脉搏,含泪用树叶盖住“遗体”撤退。 被采药大娘发现时,枪伤已化脓生蛆。 老太太举着烤红的剪刀说:“剪烂肉能活,不剪必死!” 梁从学咬断三根筷子愣没哼出声。 更棘手的在清创时暴露——子弹贯穿伤深处全是蛆虫。 当地老农献上土方,把晒干的丝瓜瓤塞进伤口吸附虫子。 每抽换一次丝瓜瓤都疼得浑身抽搐,等清理干净后他瘫在炕上像水里捞出来似的。 或许就是土方子真的起了作用,也许是梁从学年轻力壮、生命力顽强,到1936年11月底,他的伤竟然奇迹般地愈合了。 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后,“梁老虎”重新投入了革命战争。 在抗日战争转战各地,立下赫赫战功。 1949年,全国基本解放,但皖北大别山地区仍残留着不少国民党余部和土匪武装,在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暗中指使下,企图建立所谓的“第二战场”,继续作乱。 同年8月,皖北军区成立剿匪指挥部,任命梁从学担任司令。 他在红军时期就在大别山打游击,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对付起这些山林土匪来可谓得心应手。 他巧妙部署,指挥部队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包括匪首司令汪宪、副司令袁成英、樊迅在内的七支土匪武装共六千余人彻底歼灭,根除了当地的匪患,确保了新生政权的稳定。 那些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很多都是所谓黄埔军校等军校出来的“精英”,但最终还是败在了这位自学成才、从放牛娃成长起来的解放军将领手下。 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梁从学先后九次负重伤,全身留下了肉眼可见的十三处伤疤。 最严重的是他右眼里和耳部深处都一直嵌着无法取出的弹片碎片。 这些刻在身体上的印记,是他为革命出生入死、九死一生的最直接证明。 凭借着数十年血战沙场的卓越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从学在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这无疑是党和人民对他戎马一生的最高肯定。 后来,年纪大了,战争年代留下的无数伤疤在阴雨天常使他痛苦不堪。 1964年,组织考虑到他的健康状况,批准他离职休养。 1973年4月,这位身经百战的开国中将在南京因病去世。 英雄虽然远去,但他“瓜瓤疗伤”的传奇故事,却一直流传下来,成为激励后来者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0 阅读:173

评论列表

东哥

东哥

2
2025-07-11 15:53

[大哭][大哭][大哭]

猜你喜欢

静雅书声破卷绵

静雅书声破卷绵

静雅书声破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