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正准备下令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之际,斯大林却发来一封电报:要让解放军停止渡江,划江而治,毛主席当即斩钉截铁地回应:“我们决心继续打下去!”[微风] 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带来了斯大林的建议,暂停渡江军事行动,让国共两党以长江为界分治中国,这个突如其来的“劝和”信息,让正在西柏坡指挥战役的中共中央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毛泽东的反应异常坚决,他在政治局会议上明确表态,中国革命必须进行到底,绝不能让中国出现南北分治的局面。 这并非苏联第一次提出类似想法,早在1948年12月,苏方代表就曾暗示过“划江而治”的可能性,但中国共产党人的答案从未改变过。 为什么斯大林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分治建议?根据当时的形势,冷战格局正在形成,苏联担心美国可能直接军事干预中国内战,同时也希望保留国民党作为在远东对抗美国的一张牌。 更重要的是,苏联担心中国局势的剧烈变化会影响整个远东的力量平衡。 但中国共产党看得更远,他们深知,接受分治就意味着中国将重蹈朝鲜半岛的覆辙,一个民族被人为分割,兄弟相残的悲剧可能延续几代人。 国民党方面确实对“划江而治”抱有幻想,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时,曾指示代总统李宗仁“确保江南半壁”。 4月20日夜晚,解放军的冲锋号在长江北岸响起。 千帆竞发,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在三天内土崩瓦解,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那张红旗插上总统府的照片成为永恒的历史瞬间。 这个决策避免了中国可能面临的长期分裂,试想如果当时接受了分治建议,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从德国的东西分治到朝鲜半岛的南北对峙,人为的分割往往带来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对立和痛苦。 中国共产党当时的选择,为今天的国家统一奠定了不可逆转的基础。 在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任何妥协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渡江战役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胜利,更是一次历史性的选择,正是这个选择,让今天的中国人可以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而不是像某些民族那样承受分裂的痛苦。 真正的政治智慧不在于妥协,而在于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1949年春天的那个决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画下了句号。 今天,当我们享受着统一国家带来的发展红利时,不应该忘记70多年前那些做出历史性选择的人们,正是他们的远见和坚持,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一切。 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69年7月,毛主席问高碧岑:“中国北临苏联,南临印度,东临日本。如果他们联合
【2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