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迈向发达国家,必须向日本和韩国学习,先成为消费大国。”在天津论坛会上,经

栗頿聊 2025-07-10 15:29:06

“中国要迈向发达国家,必须向日本和韩国学习,先成为消费大国。”在天津论坛会上,经济学家金刻羽急切呼吁推动全民消费,并以日韩为榜样。她指出,尽管我们科技实力强、人工智能发展快,但仅靠生产和出口无法实现真正的富裕,只有像日韩那样依靠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才能成功。大家认为她的观点有道理吗?   最近,经济学家金刻羽在天津论坛上的发言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她的观点其实直白却深刻:中国如果想成为真正的发达国家,不能再把宝压在“世界工厂”这张老牌上,而是要靠全民消费撑起自己的经济体系。   她强调,我们必须走上一条由“制造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的转型之路,这条路,过去的日本和韩国已经走过,中国也必须尝试。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以出口和大规模生产为引擎,这种模式确实让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站稳了脚跟。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太依赖外部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国内企业便面临订单骤减、产线停工的风险。   相比之下,拥有强大内部消费能力的国家,更像是自己踩着油门,不受外界太多干扰。金刻羽指出,如果消费能够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撑,那我们就有了更稳固、更自主的发展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经济结构,也更有可能带来普遍的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毕竟只有服务业发展起来,新的就业岗位才会涌现,人们才能真正“有钱花、敢花钱”。   她举了日本和韩国的例子,这两个国家都是从战后的一穷二白发展起来的。他们做到了几件事: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重视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   这些努力共同支撑了他们从制造型国家转向消费型社会。而中国要借鉴的不是表面上的模式,而是那种以人为本、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长远思路。   很多人担心,一味强调消费,会不会忽视制造业的重要性?毕竟,制造业是我们经济的“压舱石”,是就业的主渠道。   还有人认为,我们没法像美国那样成为“全球消费者”,毕竟我们没有美元这种国际货币的优势,也没有可以无限透支的空间。   更现实的是,当前老百姓的消费信心本就不足。物价在涨、收入没动,年轻人背着房贷、车贷,中老年人担心医疗养老,一个个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又怎么可能指望他们去拉动消费?   这些质疑其实反映出一个根本问题:消费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是要靠实实在在的收入和安全感支撑的。   过去,我们经常讲“扩大内需”,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收入支撑,这句话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人们不是不想消费,而是实在不敢花钱。当家庭在维持基本生活方面就已捉襟见肘,所谓“刺激消费”就变成了一种奢望。   所以,与其一味鼓励大家去消费,不如先把该兜底的兜住,让老百姓感到日子有盼头,未来有保障。比如让年轻人看到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的希望,降低养育成本、减轻教育负担,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可支配收入,都是比发几张优惠券更有效的办法。   归根到底,消费不是靠动员出来的,而是一个社会信心的晴雨表。如果人们感觉生活变得更有保障了,挣钱更容易了,教育和医疗的负担减轻了,自然愿意打开钱包、提升消费。   要想真正盘活内需,靠的不是模仿别人怎么做,而是走出一条更符合本国实际、更关注普通人生活质量的路。

0 阅读:81

评论列表

xbyf

xbyf

1
2025-07-10 16:36

人工智能时代,就业紧张,国人最应该转变观念的是立刻立法,强制休息,要求企业尤其是国企展现社会效益,大规模招人。拉动消费不仅需要钱,更需要时间。我国银行存款余额不断创新高,但消费没有上去!有时间才能消费。 立刻立法禁止加班!加班相当于一个人干两个人的工作,剥夺了他人劳动就业的权利。

猜你喜欢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