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力这么强,为何连一个盟友都没有?原因很简单,中国被越南、阿尔巴尼亚等国坑怕了,与其通过军事承诺结成盟友,我们更倾向于通过经济合作建立互助共存的“朋友”。 中国现在经济体量排全球第二,军事实力也挺强,可为什么不像美国那样搞一堆军事盟友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历史上的“盟友”经验让中国心生戒备。以阿尔巴尼亚为例,当年中国经济困难时,依然毫不犹豫地提供了大量援助,物资和技术的支援价值上百亿美元。 然而,当中国稍有困难,援助减少了一点,这个“兄弟”国家立刻就翻脸了,再也没有了当初的亲密关系。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越南。中国在越南抗美战争中提供了大量支持,既有资金也有武器,但战争一结束,越南就带着中国提供的武器在边境与中国发生冲突,最终爆发了自卫反击战。 历史上这种以军事同盟为基础的合作,让中国深刻意识到,真正能够依靠的,往往不是那些靠盟约维系的国家,利益一变,就能翻脸无情,有时候甚至会拖累自己。 这背后的教训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历史。南宋曾经想依靠蒙古的力量对抗金朝,但蒙古灭金后却转头攻打南宋,最终导致了南宋的灭亡。 而在战国时期,楚怀王信任张仪,撕毁了与齐国的盟约,结果被秦国所害,国破家亡。中国历史中一再证明,国家之间的盟约在利益面前是多么脆弱,很多时候反而成了自找麻烦的源头。 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成为了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中国曾经经历过百年屈辱,深知只有自力更生,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 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明确表示中国不搞霸权、不结盟,力求与各国平等交往。尤其是在与苏联的关系中,中国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 那时苏联提出要在中国建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等,实际上就是想通过结盟来控制中国,这显然不能接受,因此中苏关系最终也破裂了。 如今,中国不搞军事同盟,反而更加灵活。没有这种约束,意味着中国可以避免卷入全球范围的军事冲突和地缘政治争斗。 例如,如果中国与俄罗斯结盟,那么当俄乌冲突爆发时,根据盟约中国可能不得不卷入其中,这无疑会增加军费开支,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而且,与欧洲的经贸合作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得不偿失。正因为没有盟约束缚,中国才能专注于自己的发展,稳步推进经济和技术的进步。 在此基础上,中国选择了广交朋友的方式,推动全球经济合作,注重与各国在不同领域的互利共赢。通过经济合作而非军事同盟,中国与世界上1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伙伴关系。 比如中老铁路,打通了老挝的矿产和农产品出口,也让中国获得了需要的资源,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再如,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建设铁路和港口,打破交通瓶颈,东南亚则通过中国提供的疫苗有效抗击疫情,中东国家则借助中国的5G技术推进数字化。 自信源于实力,中国不需要通过结盟来证明自己的地位。就像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不必攀附于他人,依然能赢得尊重和合作。 中国选择的是与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而非依赖军事同盟,这条道路看似平稳,但却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远比军事结盟来的稳妥和长远。
1969年7月,毛主席问高碧岑:“中国北临苏联,南临印度,东临日本。如果他们联合
【2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