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香港议员何君尧提议:移除维多利亚女王雕像,换上林则徐铜像,抹去殖民痕迹,

韫晓生 2025-07-10 14:54:43

[太阳]香港议员何君尧提议:移除维多利亚女王雕像,换上林则徐铜像,抹去殖民痕迹,告别殖民旧影!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何君尧:建议给皇后大道、维多利亚公园改名;环球网——加速“去殖民化”!香港将修改律例:废除“女王陛下”“总督”等字眼)   皇后大道,维多利亚公园,这些名字早已是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熟悉得如同空气。然而当香港早已回归故土,潜藏已久的问题正在浮现:这些深植于城市肌理的殖民印记应该如何处理?   香港开埠后的第一条主干道,便是1842年通车的皇后大道。它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当时的大英帝国君主维多利亚女王。华人当时对“女王”概念陌生,便将其音译为“皇后”,谁知成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今天香港岛最大的公园维多利亚公园,也以女王为名。园内那尊重达三吨的维多利亚女王铜像是为了庆祝女王登基五十周年。二战时铜像被运往日本,战后辗转回到香港,最终安放在这座公园里。   不过,在立法会议员何君尧看来,这些看似寻常的地名和标志像一道“诅咒”,人们享受着维多利亚公园的惬意,却忘了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伤害。   英国占领香港后,系统性地通过命名来宣示主权,并试图在文化上隔断香港与母体的联系。他们有直接宣示占领,有用王室命名,如皇后大道、维多利亚公园,有用历任港督命名。   但更刺眼的,英国用侵华“功臣”命名的街道。比如下令火烧圆明园的英军主帅伊利近,以及帮凶白加士,这些刽子手的名字,也依然挂在香港的街头。   关于“去殖民化”的讨论浮出水面。早在2022年,便有法律界人士建议加快清理本地法律中带有殖民色彩的条文,而在公共空间层面,何君尧的提议则更为激进。   他直言:“是时候应该检讨下全香港所有地方的名字了。”他大胆设想,将皇后大道改为发音更贴近广东话的“WongHau'sRoad”。   至于女王像,他认为若要保留就必须在旁边加设一尊林则徐像,让公众看看维多利亚背后的肮脏面是什么。这些殖民符号会麻痹年轻人的国家认同,必须将公共空间“搞得更‘中国化’”。   这一呼声也得到了部分呼应。有议案警告若不抹去殖民色彩,恐怕会助长“恋殖”情结。一些议员也提议可以考虑用岳飞、金庸、李小龙等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来为公共场所命名。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坚持这一提议,民建联的周浩鼎就认为香港最大的优势恰恰是中西文化荟萃,如果将这些特色全部抹去,还怎么向世界展示香港的多元包容?   也有声音提出即便“去殖”有其必要性,但选择什么时机、是否非要从改街名入手,都值得商榷。折中的方案是在那些殖民色彩浓厚的地标旁设立说明石碑,将背后的历史争议原原本本解释清楚。   傅健慈也指出香港地名的“去殖”确有必要,但不应“一刀切”。一些有时代特色的路牌、建筑本身已成为历史古迹,具有旅游观光价值,地名更改也需要谨慎处理。   这场关于地名和雕像的交锋,远不止符号更迭那么简单。它触及的,是香港如何看待自身那段独特的殖民历史,以及如何在日益强化的国家认同中,重新构建一个完整、自信的身份。   香港将如何书写自己的新篇章,全世界都在看。

0 阅读: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4

用户10xxx34

2
2025-07-10 15:51

强烈支持!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