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5年,晋升为国子监祭酒的尹泰,刚回到家,竟发现家里多了位眉清目秀的丫鬟,一时兴起,白天就深入交流了。事后,神清气爽的尹泰直接就走了,甚至不知道这个丫鬟姓徐。不曾想38年后,雍正皇帝一纸诏书,让已是大学士的尹泰,必须给这个曾经的丫鬟下跪磕头。 主要信源:(《清史稿·列传九十四》;《啸亭杂录》;《清史稿·尹泰传》) 1721年康熙六十年,四十四岁的雍亲王胤禛奉旨前往盛京祭扫皇陵。 途中忽遇暴雨阻路,侍从禀报前方有告老官员尹泰的宅邸可避雨。 这位镶黄旗老臣出身章佳氏,曾任国子监祭酒却自认壮志未酬,此时正闲居在家。 听闻皇子驾临,尹泰即刻备下最高规格的招待。 雨夜烛光下,胤禛随口问起尹家子弟状况,尹泰谨慎提及庶子尹继善刚中举人。 雍亲王当即表示想见这个年轻人,谁知次年康熙驾崩打乱了会面计划。 尹继善的生母徐氏本是卑微侍妾,日常需站立服侍尹泰夫妇用餐。 二十五岁的尹继善为改变母亲处境发奋读书,1723年雍正登基首开恩科,他高中进士第二十七名。 殿试当日新帝一眼认出其名,追问为何爽约。 尹继善从容应答:“愿待金榜题名时,方敢面圣。” 这份胆识令雍正惊喜。 破格提拔他为日讲起居注官,此职需每日记录皇帝言行,通常由资深翰林担任。 当年他父亲三十七岁才获此职,而尹继善仅二十七岁便得此殊荣。 此后七年尹继善平步青云。 雍正五年任户部郎中,次年外放江苏巡抚,七年署理河道总督,九年正式就任两江总督。 三十五岁督抚江南的升迁速度震动朝野,连乾隆后来都感叹“七年至总督,谁可比拟?” 雍正亲笔朱批更是罕见动情:“尔父积何大德,生此福子!” 尹继善能力超群自不待言,但皇帝对其格外器重另有深意,这是雍正精妙的驭臣之术。 他将尹泰从盛京召回京城,让这位平庸老臣先后任内阁学士、左都御史,最终八十高龄当上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雍正私下评点毫不讳言:“尹泰资质平庸,全凭有子继善。” 位极人臣的尹继善始终有块心病。 总督府内他执掌三省军政,回到京城府邸母亲却仍要侍立奉膳。 1732年冬调任云贵总督前,雍正照例召见。 皇帝突然问:“尔母有封号否?” 尹继善瞬间泪涌,跪地叩首不能言。 雍正当即明了:“卿乃庶出,嫡母已封,生母未封是不是?” 随即摆手道:“朕知道了,自有道理。” 年轻的总督满怀希望归家,谨慎地将消息告知父亲,谁知尹泰勃然大怒,抡起拐杖打落儿子顶戴花翎。 徐氏跪求整夜方平息风波。 紫禁城内的雍正次日便雷霆出手。 内阁学士率太监宫女浩荡入府,当众宣读圣旨:“尹泰之相,非伊子继善之才不得至此。本由侧室徐氏所出,著封一品夫人。” 更惊世骇俗的在后面,四名宫女强扶徐氏坐于正堂主位,四名太监按着年迈的宰相向侍妾行跪拜大礼。 徐氏惊惶欲逃却被按住,满堂宾客见证这场颠覆伦理的仪式。 翌日更有第二道旨意,命尹泰以平妻之礼重新迎娶徐氏,宗谱改记嫡母身份。 千年嫡庶制度在皇权下被撕开裂口。 雍正此举自有深意。他曾在谕旨中明言:“凡惧内大臣,若实在过不得,可密奏朕知。” 干涉重臣家事既为彰显皇恩,更为换取绝对忠诚。 尹继善此后更死心效命,直至辅佐两朝。 而那个暴雨夜的无心问询,终成改变两代人的命运节点。 尹泰因子显贵,尹继善因才腾达,徐氏因儿封诰,所有转折皆系于帝王心术的一盘大棋。 当八旬宰相跪拜昔日侍妾时,见证者恍然惊觉。 所谓雍正刻薄寡恩的史评,其实藏着知人善任的暖光。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崩,太子朱见深即位。随即朱见深就遇到了一个让他头疼的问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