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恩施军分区司令员乘车去剿匪,路上听说参谋打了一个电话,脸色一变,赶紧

指尖流沙呐 2025-07-10 10:58:39

1950年,恩施军分区司令员乘车去剿匪,路上听说参谋打了一个电话,脸色一变,赶紧下令撤回,次日有人对他说:“昨天有土匪想伏击你们!”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1950年,湖北恩施军分区司令员王定烈刚结束对鹤峰方向剿匪战斗的部署,还未坐下吃饭,来凤县又传来急报:数股土匪汇聚纠集火力,形势迅速恶化。 来凤地处山区交界是匪患多发地之一,恩施军分区多次调兵镇压,仍反复死灰复燃,王定烈决定亲自前往来凤县组织清剿。 作战参谋牵头安排出发路线与人员,随行人员不多,仅配备十余名警卫,出发前一天深夜,作战参谋袁志全向来凤县大队挂出一通电话,通知王定烈将于次日上午出发,预计下午三时抵达来凤县指挥所,请求做好接应准备。 电话通话五分钟,内容无异常,次日清晨,王定烈登车离开军分区前往来凤,车辆穿过恩施西郊的乡村公路,行进约一小时,接到副官汇报: 参谋袁志全昨日曾通过电话通知来凤县,详细说明行程时间与人员构成,王定烈当即命令车队在前方岔路停车,下令随行人员就地防备,不得前进。 在核实情况后,王定烈直接下令全体返回军分区并指示立即封锁当日所有行程信息,今后不得通过电话讨论司令员动向。 返回途中未遭袭扰,王定烈召集电讯班成员连夜检视电话线路,并调取来凤县以往的通信记录,技术员证实恩施至来凤的电话线为明线,沿线多数无加密,有被非法监听的可能。 王定烈掌握情况后并未声张,而是在深夜独自起草新的行军命令,两日后,王定烈更换出发路线,取消从恩施直达来凤的主干公路,改为经巴东县转入乡道,绕过主要公路,翻山越岭,从北侧插入来凤县。 此次行动未通过任何电话通知,仅由信使骑马携纸质命令传递至来凤县大队,当天下午,王定烈安全抵达来凤。 县大队队长刘元昌汇报:昨日傍晚至夜间,公路沿线多个地段出现大规模土匪集结,数量超过二百人,携带轻重火力,设伏于公路两侧崖壁、树林、废屋之中,埋伏区域正是原定车队行进路线。 来凤县公安队在次日清晨勘察现场,发现遗留弹壳、火药袋、火柴堆积,以及数份手写侦察记录,记录内容与原定王定烈出发时间、路线、车队人数几乎完全吻合。 确认情况后,王定烈在县大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宣布立即启动反制计划,他命令情报股通过现有明线电话,对外播报一则新消息: 恩施军分区决定于三日后对来凤县西部山区土匪实施三面合围,东、北、南三线推进,留西南一角作为撤逃通道。 虚假情报一经发出迅速传遍来凤、宣恩、鹤峰之间的山寨与村落,王定烈安排秘密侦察组监视各大土匪据点活动动向,证实土匪已开始在西南方向集结人手,预备突围。 第三日夜晚,王定烈亲自率恩施军分区两个连、来凤县大队全体干部,在西南方向设下多层火力网,沿山腰、溪口、谷道布置卡点,设置反坦克壕、机枪阵地、爆破带。 凌晨三时,土匪主力开始撤离原据点,沿西南方向突围,敌方携带大量枪械与弹药,行进速度缓慢,进入设伏区域后,王定烈下令全线开火。 第一波火力覆盖后,敌方前锋阵脚大乱向两侧逃窜,被侧翼伏兵切断,随后,土匪试图回撤,后路亦遭封堵。 交火持续四个小时,王定烈调动第二梯队将突围残部一一围堵清剿,最终形成合围包夹,此次行动共计击毙土匪及其组织成员两千余人,缴获步枪、轻机枪、火药数百件。 来凤长期盘踞的主要匪首向受伯于混战中被擒,随即押回恩施接受审判,剿匪行动结束后,来凤县境内连续二十余天未再发现土匪活动迹象,民兵巡逻未见可疑武装聚集,百姓陆续回村收割秋粮。 县大队恢复夜间布防与治安巡查,村干部重返工作岗位,重建被烧毁的民房、粮仓、校舍,王定烈随即向湖北军区递交作战总结,详细记录如何利用敌方监听习惯设计反伏击计划,并在不对称情报条件下完成全歼作战目标。 该报告引起武汉方面重视,湖北军区下令在鄂西北各地军分区推广“反监听、设陷阱、引歼灭”作战思路。 数月后,王定烈调任军区其他职务,来凤剿匪战例被军事报刊刊发,成为典型战术案例,此战后,恩施、来凤、宣恩一带匪情锐减。 电讯监听成为土匪组织普遍忌惮的行动手段,多数残匪转入山林散逃,再未组织起成建制抗击,来凤县数千百姓在年底前自发组织清理战场遗迹,收葬伏击地点的遗骸,书写碑记,记载来凤解放以来最大规模的剿匪行动。 当地政府设立纪念日,回顾王定烈一战剿灭匪患,恢复政权与秩序的关键转折点,这场由一次电话引发的生死较量,没有血腥细节的渲染,也没有传奇色彩的修饰,但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调令、每一条伏击线,都是王定烈对局势精准判断的实战体现。 对抗中,敌人依赖监听,王定烈将计就计,反将其纳入猎杀陷阱,一场潜伏与欺敌的博弈,在鄂西南山地写下了真实的一笔。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指尖流沙呐

指尖流沙呐

指尖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