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韩雅琴的早餐店里进来了四个寸头少年,韩雅琴一眼就看出他们刚刑满释放,出于善心,她还是为他们盛了饭,没想到,这一餐让她成为了七百多名劳改犯的“妈妈”!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那天四个年轻人突然跪在韩雅琴摊位前,没有一声预兆,没有一句解释,他们低着头,衣服上全是破口,鞋子已经裂开,膝盖直接触地,没有丝毫犹豫。 这四人不是乞讨者,也不是醉汉,而是刚刑满释放的劳改犯,昨晚刚从看守所出来,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年纪最小的只有十七岁,最大不超过二十六岁,过去几年在狱中度日,外面的世界早已陌生,他们无处可去,也无路可走。 他们原本打算离开太原走到哪算哪,可口袋里分文未有,连车站都无法靠近,几次试图在街边讨些吃食也全都被驱赶。 夜里蜷缩在下水道口被冻得发抖,有人动过回监狱的念头,直到清晨,看到街边的早餐摊冒起炊烟,这几人才鼓起勇气准备赌一把。 韩雅琴站在摊位后看了他们一眼,没有多问,也没有动怒,韩雅琴蹲下身,问了几句,然后进屋端出四碗热粥和四套旧被褥,没有一句责怪,韩雅琴开口问:能干活吗?四人连连点头。 韩雅琴是太原十三冶的下岗女工,早年丈夫病故,独子在一次事故中去世,下岗那年韩雅琴带着一群同样失业的姐妹扫过大街、清过公厕。 最难的时候睡在垃圾站边,熬过几年,靠着一手做早餐的本事,在街头撑起这个摊位,每天凌晨三点,韩雅琴起床和面、熬粥、烧炉,日复一日,一人撑完整个摊子。 早餐摊后的小仓库堆满旧桌椅,韩雅琴清出一块空地,让那四个年轻人躺下,第二天照常开摊,叫他们搬桌椅、生炉子、扫地。 四个年轻人最初沉默寡言,后来开始抢着干活,主动学做饭、学点手艺,几个月后,摊子后头多了口大锅灶,韩雅琴把自己的做饭经验传给他们。 有人记不住菜谱,韩雅琴就让他站一周灶台,看不准调料顺序就不让离开,事情传开后,陆续有人找上门来。 有服刑期满却被家人拒收的,有被社会排斥的,有刚假释出狱不敢回老家的,有人带着包袱,有人干脆连行李都没,韩雅琴没问背景,只问愿不愿意干活,愿意就留下。 人越来越多,韩雅琴干脆租下早餐摊旁边的空院,搭起棚子,安上炉灶,添了床铺,住宿条件极差,但管吃管住,还能学手艺。 韩雅琴设下规矩:必须学会一样技能,不学就不能留下,违反规定、打架偷懒,一律赶走,每天五点开摊,十点收摊,韩雅琴领着这些人去找搬家活、跑工地、修路、送水、捡废品。 中午回来炒菜、煮面,晚上大家围坐灶台边吃饭,吃完饭,韩雅琴点名、安排次日工作,谁表现好,谁偷懒,韩雅琴心中有数。 这些被社会放弃过的年轻人,有的进过黑帮,有的曾吸毒,也有因为误会入狱的,只要愿意改,韩雅琴都给机会。 她出钱送他们去汽修厂、电焊班、厨师班当学徒,到第六年人数突破七百,期间,韩雅琴包下郊区一块荒地,组织众人种菜、养猪、搭棚,连夜施工。 离开的那批人,有人回老家开饭店,有人成了货车司机,有人创业做养殖,还有人回监狱当帮教志愿者。 每逢春节、清明、中秋,早年那批人开着车赶回太原,在院子门口排队看韩雅琴,有人带礼,有人送钱,但都先喊一声“妈”。 一位曾偷过韩雅琴钱包的年轻人,几年后寄回五万元,说是养老用,韩雅琴没收,写信回一句:干净挣的,就拿去做你家盖房钱。 此事经媒体报道,引发全国关注,社会各界反应强烈,政府来人询问情况,企业来人欲出资支持,志愿组织提出联合帮扶。 韩雅琴一概谢绝,她不接受采访,不登台领奖,也不建立机构,她只说一句:人干正事,别怕过去有错。 老旧院子仍能住人,炉灶每天点火,每到节日,门口停满来自各地的车,老一批的“孩子”带着新一批徒弟来吃饺子。 韩雅琴没做过大事,也从没说自己是善人,但正是靠着这份坚持与信任,让七百多个曾被社会抛弃的人重新找到方向。
1983年,韩雅琴的早餐店里进来了四个寸头少年,韩雅琴一眼就看出他们刚刑满释放,
指尖流沙呐
2025-07-10 15:51:51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