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年,大将谢再兴被朱元璋训斥了几句,他闷闷不乐的回到家中,进门猛然看到两颗

历史透视眼 2025-07-10 04:07:27

1363年,大将谢再兴被朱元璋训斥了几句,他闷闷不乐的回到家中,进门猛然看到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正厅,而且女儿也不见了,他正要派人寻找,家人却向他说:“恭喜恭喜!” 滁阳刚下过一场雨,朱元璋一脚踢翻帅案,把谢再兴叫进帅帐,扔出一句话:“误了军机,回去自己想想。”声音不高,火气却重。 谢再兴站在帐中,一动不动,脸色青白。 眼神从地面一点点抬起,抬到朱元璋的脸上,只一瞬,又低下去。 他没吭声,拱了拱手,转身离开,铠甲撞出一串沉闷的响。 一出军营,战马没牵,副将没跟,他自己一人走回滁阳府邸。 沿街百姓认出他,不敢说话,连看都不敢多看。 这位谢大将军,不是寻常人。跟着朱元璋从起兵那年就在,九战七捷,屠张士诚、破陈友谅,军中号称“疯虎”,谁不服他刀下走一遭。 可谁也没想到,朱元璋竟然当众训他,说他耽误了调兵,坏了全局。 谢再兴没争,没解释,没一句辩解。 回府那路,他脚步重得像钉子砸在地上,一步一步,火气压在心头,像石头堵着胸口。 天黑透了他才走进家门。甫一进门,堂前冷得吓人,油灯未点,门扉大开,仆从站成两排,一个个脸色怪异。 正厅门帘一掀,谢再兴一脚踏入,就看见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挂在厅梁之下,滴血未干,铜牌晃动,上书姓名。 那不是别人,是他两员贴身副将,黄方与冯通。 两人从淮西打到江南,跟他出生入死多年,前年还在鄱阳湖并肩破敌,如今,连全尸都没了,只剩两个脑袋吊在他家正厅。 谢再兴脸色猛地一变,双目通红,手往腰间一摸,刀没带。 他想叫人,把府兵召来,把这事弄清楚,可门口那仆从抢先一步开口:“恭喜大人。” 谢再兴心中骤紧,脚下没动,手却握成拳。恭喜?他回头盯住那人,声音发哑:“人头哪里来的?”仆从说:“宫里送来的。” 那两个副将,正是跟他最亲的。死得干净,也死得及时。 女儿房门虚掩,屋中空无一人,丫鬟跪着哭,一句话不敢说。 再找其他几个屋,全是空的。夫人不在,女儿不见,连管家都没了踪影。 这下他坐不住了。女儿不在府中,两位副将人头挂厅,府里上下如临大礼。朱元璋那顿训斥后紧跟这一出,不是示警,是杀鸡给猴看——猴,就是他谢再兴。 正要命人派兵出府寻找,后门响了。 是家中老仆,手里捧着一纸红绸,进门就拜:“大人,恭喜,小姐入宫赐婚。” 一听“赐婚”二字,谢再兴整个人像被雷劈中。 不是入赘,不是招亲,是赐婚。 什么意思?把女儿送进宫中,联姻权贵?给谁?给朱元璋的哪位心腹,还是哪位皇子? 谢再兴手指一抖,红绸散开,里面是一枚金簪和一份圣旨副本。金簪熟眼,正是他亲自为女儿定制之物,如今却做了“嫁妆”,送入宫中。 女儿没死,却也不属于谢家了。 他张口欲言,胸口却传来剧痛,一口血差点喷出。 不是愤怒,是憋闷,是被活生生塞进一个缸里,看着亲人被带走,兄弟人头挂梁,自己却连个名字都不能提。 谢再兴那夜没睡。 他披衣坐在正厅,眼前是人头与红绸并列,一边是血,一边是喜。 身为开国大将,立功无数,带兵百万,到头来却要靠“入赘权贵”才能换命。 自己不倒,就把家里人一件件拆了,直到你低头。 第二日清晨,他亲自写了封奏疏,遣人快马递入朱元璋内府,只有一句话:“罪将谢再兴,无言可申,愿守藩西南,不入朝议。” 这不是投降,是认命。他看懂了,这局不该再斗。再斗,就不是女儿入宫,是全家抄斩。 谢再兴不是没脾气,他也不是不明白朱元璋的手段。 但这一夜,他终于明白:当皇权逼近到你家堂前,兄弟是筹码,女儿是桥梁,忠心是用来证明你不会反的狗链子。 这事后来没人再提,连史书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只写:“元璋责再兴调度不当,再兴退居二线。” 可那两个副将的人头,后来被偷偷葬在后院柳树下,连墓碑都不敢立。 那根金簪,谢再兴一直留着,直到十年后病重之时才随他女儿旧衣一并焚毁。

0 阅读:132

猜你喜欢

历史透视眼

历史透视眼

洞察古今,剖析历史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