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领空让日本天皇待在蒙古国”7月6日,日本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启程前往蒙古国,开启为期八天的国事访问,这趟行程承载着两个重要目的:一是参加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的就职仪式,二是为纪念二战期间死于蒙古拘留营的日本人进行慰灵活动。 不少中国网友和媒体认为,这类纪念行为本身就非常有争议,日本官方和部分社会舆论,总愿意将二战相关的祭拜活动淡化为“战争受害人”的悼念,很少正面提及这些关东军战俘当年到底做了什么。 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里,关东军和九一八、南京等一系列历史罪行是紧密相关的,可在日本的外交表述以及天皇的巡礼中,这些加害者身份经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过去。 外界看上去,似乎日本在用一场场仪式化的悼念,把当年那些铁证如山的侵略行为,慢慢包装成了“自己的战争苦难”。 这种“修正历史”的倾向在日本社会中并不是小众现象,主流历史教材还没完全删除那些残酷内容但部分保守、右翼势力一直在推动淡化战争责任,遇到像这样高调的纪念活动,他们往往会把重点放在日本普通士兵如何痛苦,却鲜少提及那些惨案的根源和背景。 天皇的访问和祭祀在亚洲很多国家都激起了强烈的情感反弹,大家并非反对对逝者的悼念,但历史责任忙着回避,怎么可能让人信服这种“和平秀”呢? 欢迎日本天皇其实也有自己的考虑,蒙古地理位置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和日本发展关系,是蒙古对外寻找平衡、拓展生存空间的现实需求,此前日本核废水排海时,蒙古居然是少有表示“理解”的国家之一,其实背后原因很现实。 蒙古依赖日本在稀土、矿产等关键行业的投资,同时日本也在发力和蒙古进行防务合作,包括资金援助和安全技术交流,蒙古并不想完全靠近中俄,在大国夹缝中找合作伙伴可以让自己多一些话语权,因此即便要配合日本演一场历史纪念仪式,也是一种现实的外交选择。 而日本和蒙古的安全合作也不是简单走过场,近期两国在蒙古靠近中俄边界地区搞联合军演,还签了不少防务合作协议,日本提供大笔援助资金,帮助蒙古提升安全能力。 这些举动被不少人认为是日本利用资源和技术影响周边安全格局,不仅是巩固自己在东北亚的话语权,也希望在中俄之间多安插一颗棋子,连一些日本媒体也指出,当下地区格局在快速变化,日本特别重视和“第三邻国”蒙古的合作,就是想找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中国官方和民众对于这次事件的感受都非常强烈,外交部在记者会上已经表明,对任何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都坚决反对,说这会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不少人甚至提出应该拒绝日本政府专机进入中国领空,以此表达对日本这种做法的不满,中国完全有权利管理自家领空,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国家之间本就经常因为外交争端限制对方航班,不过这种举措毕竟属于非常手段,通常要看两国关系到什么地步才会动用。
什么都没谈,直接上车?伊朗直接部署四套中国红旗-9B防空系统,彻底转向中国武器体
【309评论】【28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