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乌克兰和北约才彻底看透,原来俄罗斯的救命稻草是中国,并且俄罗斯在未来大概率会彻底倒向东方大国。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俄罗斯那股自信劲儿可不是盖的,无论是官方还是普通士兵,都觉得顺利拿下乌克兰不过几天的事情,更没把西方的制裁放在眼里。 俄罗斯当时并没有把中国拉入作战部署里的核心圈子,很少做过坦诚的提前沟通,这也显示出俄罗斯对中国态度其实挺矛盾的,一方面想保持距离,另一方面又很在意中国的反应。 中俄之间那点历史复杂情感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从十九世纪的边境摩擦,到后来苏联时代围绕外蒙古的博弈,俄罗斯虽然表面上把中国作为大国邻居看待,但骨子里多少还是有警惕心理,这种心态也被带到了现在。 随着这几年中国实力提升,俄罗斯不得不面对一个日益强大的邻居带来的现实压力,这和隔着大洋的美国还真不一样,对俄罗斯来说,中国的“体量”越来越难以忽视。 在乌克兰陷入消耗战、外部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俄罗斯发现自己原本可以依赖的缓冲带正在一点点消失,西方国家不断加码制裁,连带着中亚和欧洲的很多国家也在重新评估与俄罗斯的关系。 在这种窘境下中国的重要性一下子就凸显出来,原本以为只是战略上的后方或“备胎”,如今成了能否稳住局面的关键合作伙伴,于是,俄罗斯不得不过来“要点态度”。 中国在整个俄乌冲突中的表现,一直挺务实理性的,中国一直坚持和平的原则,在国际场合不随便选边站,不跟风西方制裁,也不被俄罗斯“绑架”去出头带队,而在经济层面,双方的贸易却水涨船高。 2023年中俄贸易额创新高,大量俄罗斯能源流向中国,中国超越欧洲成了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某种意义上,这已经是很现实的利益互动,但却很少涉及那种结盟式的“捆绑”。 说回到俄罗斯那句“如果中国继续中立就要转向”,其实不少人一听就明白,更多是一种无奈和压力的发泄,从现在的国际处境上看,俄罗斯不仅失去了跟西方和解的希望,周边也缺乏像中国这样分量又能维持关系的伙伴。 无论是能源输出、金融渠道还是大宗商品流通,中国都是俄罗斯经济的顶梁柱,说要换方向,其实能转去哪儿,也没什么太多实际选择,因此,这种“威胁”多半是故作姿态,实际上谁也骗不了。 俄罗斯对中国中立的抱怨,其实是自身处境变差后的一种情绪流露,而中国在坚持中立的同时,已经给了俄罗斯很大的经贸支持,这种策略既保障了本国利益,也维持了国际影响力。 只要继续秉持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既不会被外部挑拨分化,也能稳住自己的节奏,两国要想实现真正的长期合作,就要摒弃过去那套一厢情愿的交往方式,用更成熟的心态适应新的国际环境,才能避免大国交往陷入误区,也给世界局势带来更多确定性。
不能接受俄罗斯战败,是何意思?大家要注意这个语境是中国对北约和欧盟国家说的,是要
【413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