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轴承每年得大量进口,难道是国产轴承不行吗?说句实话吧,国产轴承还是不错的,可高铁要想跑得更快,还得靠进口轴承。 高铁轴承,被称为高铁的“心脏瓣膜”。 它不仅要承受列车数十吨的重量,还要在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下保持极低的摩擦系数,确保列车平稳运行。 因此,高铁轴承对材料的纯净度要求非常高。 轴承钢的氧含量必须低于10ppm,比医用手术刀钢材还要纯净3个等级。 在制造过程中,套圈变形必须控制在0.05毫米以内,超精磨削精度要达到纳米级别。 早在京沪高铁开通初期,动车组轴箱轴承几乎100%依赖德国舍弗勒、日本NTN等外企。 中国轴承企业相对于外国公司来说,起步比较晚,高端轴承技术长期被欧美日企业垄断。 材料科学为例,国外企业早在上世纪就掌握了高纯净度轴承钢的冶炼技术,而国内直到近年来才实现突破。 国外产品的可靠性在98%以上,实际寿命是计算寿命的8到30倍,而早期国产轴承可靠性仅为96%,寿命只有3到5倍。 这种差距,让高铁运营商不得不选择进口轴承以确保安全。 其实,这么多年我国的轴承也在不断发展。 洛轴研制的250公里级高铁轴承,已经顺利通过120万公里台架试验,并在CR300复兴号动车组上完成100万公里考核里程。 其免维护周期达165万公里,使用寿命330万公里,主要精度指标与国外相当。 大冶特钢也开发出满足时速350公里高铁需求的轴承钢材料,并实现批量供货。 国家层面也在为高铁轴承国产化提供有力支持。 2024年,“绝缘调心球轴承(高铁电机用)”的进口关税从8%降至4%,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100余万元。 中央财政还设立100亿元专项基金,对突破P4级以上精密轴承技术的企业给予15%研发补贴。 尽管国产轴承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在材料科学、摩擦机理、超精密加工技术等基础领域与国外仍有差距。 对此,你怎么看?
高铁和飞机会惩罚每一个踩点的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