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正式官宣!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纪念什叶派殉道精神的节日里高调亮相,把自己包装成“抵抗领袖”。 要知道,什叶派的阿舒拉节本就是纪念伊玛目侯赛因殉道的重要时刻,这个节日里的哀悼仪式、宗教剧表演和民众集体活动,天然带有强烈的精神凝聚力。 哈梅内伊选择在这个节点公开露面,正是看中了其宗教象征意义——通过与节日的精神内核绑定,他能将自己塑造为捍卫信仰、抵抗外部压迫的核心人物。 现在的伊朗正面临多重压力,美国的制裁持续加码,2025年5月的核谈判中,美国要求伊朗销毁所有离心机,这种压迫性要求让谈判陷入僵局。 欧盟也紧随其后,将对伊制裁延长至2025年7月。 在这种情况下,哈梅内伊需要向国内外传递“伊朗不会服软”的信号。比如,2025年6月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后,哈梅内伊虽“神隐”25天,但通过预录视频多次发声,强调“伊朗绝不屈服”。 而在阿舒拉节当天,他选择在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清真寺公开露面,现场民众高呼“血管里的热血献给领袖”,这种画面通过国家电视台传遍全国,既打破了外界对其健康状况的猜测,也向美以展示了伊朗的团结。 再加上国内经济困境受制裁影响,伊朗货币里亚尔对美元汇率在2025年7月跌至0.0001707,创下历史新低。 2025年初,伊朗通货膨胀率超过50%,失业率居高不下。 面对民生压力,哈梅内伊推行“抵抗型经济”战略,将经济问题归咎于“西方阴谋”,并通过控制革命卫队、宗教基金等构建利益共同体。例如,政府将40%的国家预算投入宗教基金和革命卫队,既稳定了核心支持力量,又将民众的不满引向外部。 阿舒拉节期间,志愿者在街头免费分发传统食物,这种善举既符合节日传统,也被包装成“抵抗西方封锁”的象征,进一步强化了民众对“抵抗”叙事的认同。 哈梅内伊还通过控制革命卫队和宗教机构维持统治,革命卫队不仅是军事力量,还深度参与经济活动,控制着石油设施和海外代理人。 2025年以色列空袭导致卫队高层损失惨重后,哈梅内伊紧急提拔亲信组建最高委员会,确保权力延续。 同时,他利用宗教权威巩固合法性,每周五的布道和发布宗教法令成为塑造“真主代言人”形象的重要手段。 阿舒拉节的仪式正是这种策略的集中体现:通过参与宗教活动,他将政治权力与宗教权威紧密结合,让“抵抗”不仅是政治口号,更成为信仰的一部分。 地区局势的变化也促使哈梅内伊强化“抵抗”形象,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地区盟友,在2025年与以色列的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例如,胡塞武装在6月与伊朗联合策划了对以色列的导弹袭击,从南边夹击特拉维夫,这种协同行动既展示了伊朗的地区影响力,也为哈梅内伊的“抵抗领袖”叙事提供了现实案例。 此外,伊朗与中俄的合作加深,如2025年3月伊朗海军司令考察中国052D驱逐舰,签署能源和港口建设协议,这些动作被包装成“抵抗西方孤立”的成果,进一步巩固了哈梅内伊的国内支持。 然而,哈梅内伊的策略并非没有挑战。尽管阿舒拉节露面暂时凝聚了民心,但长期的经济困境和外部压力仍可能引发民众不满。 2025年4月,伊朗副总统因豪华南极游引发民众抗议被解职,反映出官员腐败与民众生活困苦之间的矛盾。 此外,哈梅内伊的健康问题和接班人不确定性,也给政权稳定带来隐患。 但在当前局势下,通过塑造“抵抗领袖”形象,哈梅内伊成功将国内外矛盾转化为“伊朗对抗西方”的叙事,暂时稳定了政权,并在地区博弈中争取到了战略空间。
伊朗已经放过以色列一回,不会再给第二次机会。伊斯兰革命卫队近日释放出强烈信号,
【93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