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春,86岁的杨绛对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女儿说:“安心睡觉,我和你爸爸都祝福你睡好。”她话音刚落,钱瑗就停止了呼吸。第二年隆冬,钱钟书也离开人世。原本温馨的一家三口,只剩杨绛一人尔。 杨绛1911年出生在北京,家里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荫杭是法学家,留学过日本和美国,母亲也受过教育。 她小时候就聪明,5岁上小学,12岁进苏州振华女校,16岁毕业。1928年考进东吴大学,先学法律,后来改学政治。 1932年大学毕业后,她考进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那时候她在清华认识了钱钟书,俩人因为都爱读书聊得来,很快成了朋友。她早年的经历打下了坚实基础,也让她跟钱钟书的感情有了起点。 钱钟书1910年出生在江苏无锡,家里也是书香门第,父亲是古文学家。他1929年考进清华,数学才15分,但国文和英文特别牛,被破格录取。 他读书多,脑子活,写文章又犀利又幽默。1932年他跟杨绛在清华认识,俩人聊文学聊得投缘。1935年结婚后一起去英国留学,1937年女儿钱瑗出生。 他后来写的《围城》特别出名,讽刺知识分子的生活,翻译成好几种语言。还有《管锥编》,学问深得吓人。他跟杨绛互相支持,家庭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挺温馨。 钱瑗1937年出生在英国,小名叫圆圆。她从小就聪明,长大后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学俄语,后来改教英语。她精通英俄双语,还成了英语博士生导师,研究“实用外语文体学”,带出一堆学生。 她跟钱钟书关系特别好,俩人经常一块儿讨论学问。钱钟书夸她有外公的正直和爷爷的教书热情。她结过两次婚,但没自己的孩子,跟继子关系不错。 她是个有才又有情的人,可惜晚年得了重病。杨绛、钱钟书和钱瑗这一家子,日子过得挺实在。抗战时候,钱钟书在西南联大教书,工资少得可怜,杨绛就写话剧《称心如意》和《弄真成假》赚钱,票房不错,帮家里撑了不少。 后来钱钟书调到社科院,杨绛翻译《堂吉诃德》,熬夜干活,成了经典译本。钱瑗长大后当了老师,三口人互相扶持。家里虽然没啥大富大贵,但有书有爱,日子过得暖乎乎的。 1997年3月,钱瑗因为肺癌晚期住进北京医院。她是北师大的英语教授,确诊后还坚持上课,可病到最后实在撑不住了。 那天杨绛86岁,守在病床边,说了一句“安心睡觉,我和你爸爸都祝福你睡好”,钱瑗就走了。杨绛没哭没闹,继续照顾住院的钱钟书。 当时钱钟书也在治膀胱癌,杨绛瞒着女儿的死讯,天天在医院两头跑。1998年12月,钱钟书也去世了,88岁。两年不到,杨绛失去了女儿和丈夫,家里就剩她一个人。 杨绛没被击垮,她把悲痛变成了动力。钱钟书走了以后,她开始整理他的遗稿,7万多页,涉及五种语言。她戴着老花镜,一页页看,一点点整理,这些手稿后来成了研究钱钟书的重要资料。 2001年,她把俩人的稿费1000万捐给清华,设了个“好读书”奖学金,帮穷学生上学。她还写了《我们仨》,2003年出版,用平淡的文字记下三口人的生活,卖了18万多册。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1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