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前,叮嘱女儿李讷:“你以后一定要去见徐龙才一面。”但直到20年后,李讷

风语幽谷回声 2025-07-03 22:50:13

毛主席逝世前,叮嘱女儿李讷:“你以后一定要去见徐龙才一面。”但直到20年后,李讷才找到徐龙才。 1976年9月,毛主席躺在病床上,气息微弱,却拉着女儿李讷的手,留下了一句让人疑惑的话:“你以后一定要去见徐龙才一面。”徐龙才到底是谁?为什么毛主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惦记着他? 徐龙才,1937年出生在山东即墨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候农村生活苦,他从小就跟着父母干农活,练就了一身力气和朴实的性格。1956年,19岁的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成了一名炮兵。部队里,他干活扎实,脑子灵活,军事素质过硬,很快就得了好几次表扬。1961年,机会来了,他被调到中央警卫团,负责保卫毛主席的安全。从此,他的人生跟这位伟人绑在了一起,这一干就是17年。 当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可不是轻松活儿。徐龙才每天得绷紧神经,保证主席的安全,还要帮着处理一些琐碎的日常事务。工作量大,责任更重,但他从没抱怨过。恰恰相反,他觉得能这么近距离接触毛主席,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福分。毛主席给他的印象太深了——生活简单得让人吃惊,出门行李箱里全是书,衣服就那么几件;喝茶都要自己掏钱,说是怕开了坏头;三年困难时期,全国老百姓吃不上饭,他硬是不碰肉,双腿都肿了。工作人员看不下去,偷偷做了盘肉给他,结果还被他训了一顿。 徐龙才跟毛主席的相处不是光干活那么简单,时间长了,感情也深了。1965年,他奉命护送一个叫罗丽华的工作人员回乡探亲,回来后毛主席特意跟他合了影,还让他站在自己右边。这事儿在当时不算小,毛主席对普通工作人员这么尊重,徐龙才心里暖得不行。后来,他跟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也处得挺好。1970年,李敏来中南海看父亲,顺口说了句家里日子不好过,徐龙才就热情地请她去家里吃饭,聊聊家常。 毛主席这人重感情,尤其是对那些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1976年9月,毛主席的身体已经不行了。那时候他躺在病床上,意识时清醒时模糊,但心里还惦记着很多事。有一天,他拉着李讷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以后一定要去见徐龙才一面。”李讷记下了这句话,觉得这是父亲的心愿,得想办法完成。 毛主席去世后,徐龙才的生活也变了。1976年以后,他被调到山东军区独立团,后来1981年转业到济南宾馆工作。转业后,他过得低调,没跟太多人提过自己当过毛主席警卫员的事儿,只是把跟毛主席的合影小心收好,偶尔拿出来看看,怀念那段日子。 李讷这边呢,日子也不好过。毛主席去世后,家里境况变了,她自己也忙着生活,寻找徐龙才的事就搁下了。她知道父亲的嘱托,但那时候信息不发达,直到1996年,李讷才终于打听到徐龙才的下落。那天,她给济南宾馆打了个电话,找到徐龙才,说想见一面。徐龙才接到电话,整个人都懵了,既激动又感慨,马上就答应了。 见面那天,李讷跟徐龙才说了毛主席临终前的话。徐龙才听完,眼泪止不住地流,回忆起跟毛主席的那些年,心里五味杂陈。俩人一起吃了顿饭,聊了聊过去的事,还拍了张合影留念。对李讷来说,这20年的寻找总算有了结果,她觉得自己终于替父亲完成了心愿。对徐龙才来说,这也是一份意外的温暖,他没想到毛主席到最后还记着他。 见面之后,徐龙才和李讷没断了联系。每年春节,他们都会通信,聊聊近况,互相问候。徐龙才退休后,住在济南一栋老楼里,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种了点花草。没事的时候,他就翻翻毛主席的诗集,跟邻居聊聊过去,说的最多的就是:“能给主席干活,是我一辈子的福气。”李讷呢,后来把精力放到了公益上,资助贫困学生,看望老红军,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父亲的精神。 2018年,徐龙才去世了,81岁,走的时候手里还攥着毛主席的诗集。2019年,李讷也走了,79岁,去世前还在整理父亲的遗物,让家人把书捐给学校。他们俩的故事,后来在济南传开了,甚至全国都知道了,成了段让人感慨的佳话。

0 阅读:1031

猜你喜欢

风语幽谷回声

风语幽谷回声

风语幽谷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