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北大副校长的季羡林曾说:“大多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凑数的,为了一口吃的,天天奔波操劳,绞尽脑汁各种算计,无非就是换一个大点的饭碗,其实和飞禽走兽没啥区别,如果说贡献的话,也就是传宗接代,让世界多一些凑数的。” 打出生那天起,谁不是为了生存奔波?古代人种地为了一口粮食,现代人加班为了一份工资,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填饱肚子、活下去。 吃饭穿衣是本能,没这基础,啥理想追求都是空话,季先生点破的其实是人性最基本的需求:活着本身就是一场为了饭碗的奋斗。 可这饭碗不只是装粮食,还得跟别人的比,房子得更大,车子得更气派,手机得是最新款,孩子得送最好的学校。 比来比去,生活就成了一场没尽头的赛跑,跑得再快,前面总有更大的饭碗等着。 很多人一辈子追啊追,累得半死,回头却发现忘了问自己:我这辈子到底想干点啥?这样的日子,跟动物为了觅食跑来跑去真有啥大区别吗? 生儿育女,延续血脉,这确实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目的之一,从生物学角度看,基因传承像是刻在骨子里的使命。 养孩子可不是简单的事儿,父母得供吃供穿,教他们做人做事,这份责任不轻,可如果人生就止步于此,活一辈子只是为了让世界多几个人,意义是不是有点太单薄? 孩子长大了也得去追他们的饭碗,然后再养下一代,循环往复,人类的存在真就只是这么个轮回?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但不得不让人想想:咱是不是真只能凑数,没啥更大的价值? 季先生的话虽然直白,但其实是想提醒大家:别稀里糊涂过一辈子。 生存是必须的,传宗接代是责任,但人生的意义绝不该只有这些,每个人哪怕再普通,都有潜力活出点不一样的东西。 怎么活?找点让自己满足的事儿干,比如试着为社会做点啥,不用非得干大事儿,捐钱建学校当然好,但没那条件也没关系,去社区当个志愿者,捡捡垃圾,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活一辈子总得给这世界留下点啥,不是说房子车子存款那种东西,而是你走了以后能让人记住点啥。 你教给孩子的善良正直,可能影响他们一辈子,甚至传到下一代,你在社区做的那些小事,可能会启发别人,让他们也想做点啥。这种影响就像水面上的涟漪慢慢扩散,比你想的要深远。 人生这趟旅程,路怎么走全在自己,你可以选择凑个数,平平淡淡过一辈子,也可以试着找点让自己满足、让世界更好的事儿干。
曾任北大副校长的季羡林曾说:“大多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凑数的,为了一口吃的,天
修竹崽史册
2025-07-04 13:15:09
0
阅读:53
用户14xxx89
量变质变的道理。没有大多数凑数的人,就没有少数推动人类进步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