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钱。”2020年,一生抠门的大学教授王泽霖,却大手一挥捐出了8208万元。女儿知道后只说了一句话。 在河南农业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位备受敬仰的人物,他就是王泽霖教授。 王泽霖出生于 1942 年,那是一个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他的家乡在苏州,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父母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日夜操劳,可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的。 在王泽霖的记忆中,小时候常常吃不饱饭,一件衣服缝缝补补要穿好几年。而在他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对他影响深远,那就是他的姐夫。 姐夫是一名军人,虽然自己的生活也并不富裕,但每次到王泽霖家,总会带来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帮助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勉强维持下去。 姐夫身上那股军人的坚毅和责任感,以及他对家人无私的帮助,都深深烙印在王泽霖的心中。从那时起,王泽霖就暗暗发誓,自己以后也要成为像姐夫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时光匆匆,王泽霖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他选择了与动物医学相关的专业,这一选择,也为他日后在禽病防治领域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的养禽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 —— 疫病频发。各种禽病不仅让养殖户们损失惨重,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禽业的健康发展。 王泽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于是,他一头扎进了禽病研究中,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开始了艰难的科研攻关。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他们就自己动手制作;科研经费不足,他们就四处奔走拉赞助。 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王泽霖常常和团队成员们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好几天,饿了就吃几口泡面,困了就随便找个地方眯一会儿。 1985 年至 1995 年期间,当 “万元户” 都被人们羡慕不已的时候,王泽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头脑和实干精神。 他通过办班,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开展禽病诊疗,亲自为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化验,为疫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全心全意为农村养殖户服务。通过这些形式,他逐步积累了 400 多万元的资金。 而这些钱,他并没有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了学校的科研条件急需改善。他用这些钱,逐步为学校盖起了两座实验楼,购买了当时省内高校最先进的高速离心机、低速大容量离心机、浓缩机、冻干机等先进仪器设备。 这些设备的引进,为学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让河南农业大学在禽病研究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推进,王泽霖的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突破。2005 年,他研发的 5 个兽药证书一次性获企业转让经费 500 万元,这在校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然而,面对这笔巨额资金,王泽霖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按照协议,除学校和学院所得外,其个人和所在的禽病所可分得 345 万元。 但他拿到资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其中的 230 万元交给禽病所用于实验室建设,剩余钱款后来又全部捐出,其中 100 万元捐给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设立创新基金,鼓励更多的青年科学家投身禽病防疫事业。 他语重心长地说:“科研事业需要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年轻人有冲劲、有想法,我们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2014 年初,当得知王泽霖教授团队要进行新疫苗的研发时,4 家企业立刻看到了其中的潜力,纷纷出资,总计 1950 万元进行资助,而他们的条件只有一个 —— 成果优先使用。 他所主持创建的重大禽病病毒种质资源库,以及创立的浓缩灭活联苗研发平台,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为我国养禽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他也因此被誉为 “给中国鸡宝宝撑起了国产保护伞”。 作为鸡宝宝的 “保护伞”,王泽霖和其创办的禽病研究所累计获成果转化费近亿元。目前,还有两家上市公司因为使用王泽霖专利技术,需要将每年 8% 市场销售额作为专利使用费,连续 12 年支付给王泽霖和河南农业大学。 可以说,王泽霖的科研成果成为了一棵真正的 “摇钱树”。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拥有亿万身家的教授,在生活中却极其 “抠门”。他至今仍住在几十年前建成的旧楼中,房间里的陈设十分简单,没有一件奢华的家具。 身边的人都劝他:“王老师,您现在也是大专家了,该享受享受生活了。” 他却总是笑着回答:“我一辈子当马医生、猪大夫,这几十年是给小鸡看病的,你让我穿那么好给谁看?关键是耽误干活啊!” 2020 年,当王泽霖决定将毕生科研转化结余的 8208 万元全部捐给学校时,他的家人又是什么态度呢?尤其是他的女儿,作为与他最亲近的人之一,她的想法至关重要。 当女儿得知父亲的决定后,她满是理解和支持,只说了一句话:“爸,我向您学习” 这简单的一句话,却饱含着女儿对父亲深深的爱和信任。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她亲眼目睹了父亲为科研事业付出的一切,她明白,父亲捐出这笔钱,并不是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对于王泽霖来说,金钱并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能够为社会、为科研事业做出贡献,才是他一生的追求。
“我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钱。”2020年,一生抠门的大学教授王泽霖,却大手一挥捐出
小说红楼
2025-07-03 22:11:40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