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这下开始着急了,美国准备将驻扎在立陶宛的3000名士兵撤走,这让立陶宛等国都开始着急害怕了! 美军驻扎立,陶宛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底气,仿佛背后有个庞大的靠山,可一旦美国“收兵”,那个被保障的感觉就一下子消失了,北约的条约确实写明了有集体防御,关键时刻真能第一时间得到援助,这种不确定感让不少立陶宛民众和政界都感到难以安稳。 战争刚爆发他们就是欧盟里头前几批站出来大力支持乌克兰的国家,包括军事装备、经济援助,还有各种政治层面的呼吁,这样的做法在西方世界确实收获了一些好评,被视作勇敢、坚定和有担当。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这些举动无疑等于重新点燃了两国间的各种矛盾,对于立陶宛来说和俄罗斯的关系已经算不上“冰冻”,可以说是“结霜”都不为过,立陶宛对俄罗斯的态度越来越强硬,甚至直接把它当成“最大假想敌”来看待。 在感觉到防务压力的时候,立陶宛和波罗的海邻国开始调整对策,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新动作就是准备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这项国际协议本来规定,所有参与的国家都不允许生产、存储和使用地雷。 立陶宛和波兰等几个邻居正计划退出,直白一点就是想给自己的边界“加个保险”,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一旦真有冲突,地雷可能带来的非战斗人员伤害会大幅上升。 这种做法在小国看来可能是无奈之举,在没有足够军队的情况下,靠地雷能阻挡对手,延缓入侵,起码能给自己多争取一点反应时间,可这个办法终究没法彻底解决安全问题。 地雷埋下后不管是战时还是战后,对普通人的生活都有很大隐患,所以国际舆论对这种做法很有争议,尤其是人道组织提出了不少批评。 立陶宛为了加强自保这些年也真下了血本提升军力,他们把国防预算比例大幅提到全国GDP的五六个点超过很多欧洲国家,军队数量在扩张训练也更严格,民间自愿者和后备役人员的培训都全面提上日程。 从装备采购、基础设施防护到演练应急预案,可以说是全方位动员,其他邻国也没闲着波兰这些年军费开支也直线上升,大家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防御小高潮,东欧这条线上的北约成员国,都警觉到单靠盟友援助不保险,正掏自己腰包花大钱填补防御漏洞。 美军这次调整驻军其实跟美国本身的战略考虑有关,美国要在全球范围内平衡军事资源,随时根据亚太、欧洲、中东等多方向的变化来重新部署兵力,美国国内关于驻军和干涉海外冲突的争论也不小。 俄乌冲突拖得越久美国社会内部质疑援助欧洲的呼声也越来越多,兵力收缩对立陶宛来说肯定是个挑战,但放在更大范围看也反映了大国利益和小国安危之间的不对等。 未来东欧和波罗的海局势谁也很难做绝对的预测,立陶宛和其他同处夹缝的国家,恐怕还得在现实和理想、安全和人道、依赖盟友和自我强化之间不断摇摆和权衡,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立陶宛这下开始着急了,美国准备将驻扎在立陶宛的3000名士兵撤走,这让立陶宛等国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7-03 15:25:39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