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有一天,李世民突然和390个死囚做了个约定:先放你们回去,来年过来再

小史论过去 2025-07-03 11:31:55

唐朝时期,有一天,李世民突然和390个死囚做了个约定: 先放你们回去,来年过来再死。没想到第二年秋天,死囚竟尽数归来。 唐朝第二皇帝,生于598年,老爹是李渊,老妈是窦皇后。小时候就聪明得不行,有人说他有“龙凤之姿”,长大了果然不简单。16岁那年,隋炀帝被困雁门关,他跟着去救场,弄了个疑兵计就把突厥吓跑了。后来隋朝乱成一团,他劝李渊在晋阳起兵,开了唐朝的大幕。 打仗他是把好手,平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虎牢关一战更是硬生生打服了对手。不过上位过程不光彩,626年玄武门之变,他干掉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老爹退位,自己当了皇帝,年号贞观。 当皇帝后,他干得挺漂亮。听劝、用贤臣、减税、搞改革,唐朝在他手里成了“贞观之治”的样子,国强民富,连北方民族都喊他“天可汗”。649年他死了,52岁,葬在昭陵,后人说他是中国最牛的皇帝之一。 贞观六年(632年)冬天,李世民干了件大事。当时大理寺关着390个死囚,都是些等着砍头的家伙,多半是家里顶梁柱,犯了事被判了死刑。那年冬天天冷得要命,照例皇帝得看看死囚名单。李世民翻着卷宗,发现不少人罪不至于死,有些是冲动犯错,有些是被牵连。他琢磨了半天,决定试一把:放他们回家过年,但明年秋天得回来接受死刑。 这消息一出,朝廷炸了。有人说这太冒险,跑了怎么办?社会不得乱套?可李世民不听劝,觉得人性没那么糟。他让人给每个死囚发了纸笔,签了个“死亡契约”,承诺回来受死。结果这帮人真走了,带着一身轻松回家了。 到了第二年秋天,大家都盯着这事。刑场都准备好了,刀斧手站那儿等着,朝廷里的人也议论纷纷。结果呢?390个死囚一个没少,全回来了!有步行的,有家人扶着来的,甚至还有病的让人抬来的。清点人数,一个不差。 李世民听说后,亲自去了大理寺。看到这帮人,他挺感慨,说他们守信,值得信任。于是大手一挥,全赦了死罪,让他们回家重新做人。这事传开,老百姓都夸他仁德,朝臣也服了。 这390个死囚为啥都回来了?有人说是怕跑了连累家人,唐朝法律严,逃犯家属得跟着倒霉。也有人说他们感激李世民,心想回来也许有活路。更大的可能是李世民算准了人性:给点信任,他们就不想辜负。这招不光是仁慈,还很聪明,收了民心,稳了江山。 史书里,《新唐书·刑法志》记了这事,说是“贞观之治”的亮点。李世民靠这手仁政,把自己的名声和唐朝的根基都抬高了。那些被放的死囚,后来大多改过自新,有的还到处夸他,帮他攒了更多人气。 李世民这人,不光会打仗,治国也有套路。他当皇帝后,干了不少实事。魏征这种直脾气的大臣他都能忍,减税让老百姓喘口气,法律也弄得更公平。对外打突厥、收高昌,疆土大了不少。他信人性,敢放死囚,也敢听刺耳的建议,这点挺接地气。 贞观之治不是吹出来的,经济好、社会稳,连外族都服气。他死后,唐朝的辉煌还在继续,这390个死囚的故事不过是冰山一角,说明他真会玩政治,也真懂人心。 这事搁现在看,也不算太玄乎。李世民用信任换诚信,用宽容换民心,挺实在的一招。放到今天,领导要是敢信人、给人机会,没准也能干出点名堂。当然,他那时候有皇帝的权威,咱们现在得靠真本事。不过这故事确实有嚼头,讲的是人性和治理的平衡,值得琢磨。

0 阅读:137

评论列表

用户29xxx69

用户29xxx69

1
2025-07-03 13:18

如果这事真实发生过,那么李老板为这场秀肯定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