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如果我们败了,未来一百年将再无可能,如果赢了,未来一百年,甚至更长,我们的发展将不会再有国家敢打压我们,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已悄然进入关乎百年国运的关键时刻。这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贸易摩擦或外交角力,而是一场深层次、结构性的全面对抗,尤其集中体现在半导体、AI芯片、光刻机等关键“卡脖子”技术领域。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冷战”中,谁能突破技术瓶颈、建立独立自主的创新体系,谁就可能主导未来的国际秩序;相反,若被长期锁死在他国技术的“天花板”之下,则极可能陷入发展的缓慢轨道,甚至被迫接受边缘化命运。 这场博弈的激烈程度远超一般人想象。从2018年开始,美国以国家力量主导对中国的科技封锁,接连出台芯片禁运、软件断供、限制中企购买设备等手段,并联合其盟友组成所谓“科技民主联盟”,试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高科技供应链体系,将中国排除在关键技术之外。 可以说,这是美方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中国崛起实施系统性遏制的集中体现,其目标不是短期施压,而是意图长期锁死中国的高端制造与技术自主能力。 然而,面对这场危机,中国没有退缩。短短几年间,我们从战略被动转向主动突围,逐步构建起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的国产替代体系。 华为推出昇腾910C AI芯片,在算力领域实现突破;中芯国际在制裁阴影下实现14nm工艺稳定量产;上海微电子亦加速推进28nm光刻机研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些表面看是一个个技术进展,实则是中国在关键节点上硬生生撕开一条技术生存之路,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战略韧性和科研耐力。 中国的强大反制力不仅体现在技术突围上,还深深植根于我们掌握的资源优势。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现代科技、军工和清洁能源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而中国正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精炼国,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产能。2023年中国对部分稀土出口加强管控后,不仅引发全球芯片股震荡,也导致以F-35为代表的美军高端武器制造受限。 美国一度试图建立“稀土联盟”,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在现实供应链面前,这一计划明显力不从心。事实证明,中国不仅在科技前线突围,也掌握着全球产业命脉的“生死按钮”。 制度优势在这场科技竞赛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美国虽然高调推出《芯片法案》,但其执行效果却大打折扣。一方面,庞大的财政刺激计划受到国会博弈和地方政府利益纠葛的制约;另一方面,芯片巨头迟迟无法在美建厂投产,劳动力、成本和审批效率都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 中国以举国体制快速聚集资源,高效推进重大科技项目落地。从顶层设计到科研执行,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形成合力,尤其是一批90后、00后科研新生代迅速成长,在实验室中不断攻坚克难,成为技术突破的主力军。我们不缺天才,缺的是机会;一旦机制打通,制度优势就会转化为科技生产力。 可以说,中美科技之战已从起点阶段进入白热化对抗期。这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决定着未来百年中国的发展轨迹,是一场事关国运、民族复兴的深远博弈。中国正以坚定的姿态、持续的努力,争取从“被围堵”转向“构建新秩序”的主动方位。
比芯片断供还可怕?中国物理博士尹志尧的话引人深思:“美国的芯片专家,百分之七十基
【138评论】【17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