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 年,55 岁的开国上将刘亚楼因操劳过度,英年早逝。离世前,他叮嘱小自己 18 岁的混血妻子翟云英务必改嫁。然而,翟云英却用一生坚守这份深情。
1991 年清明节,八宝山革命公墓肃穆庄严。一位白发老妇人手捧白菊,缓步走向刘亚楼将军的灵位。她是翟云英,将军的妻子。她轻轻擦拭着骨灰盒上的微尘,动作轻柔,带着无尽的思念。这段跨越国界与战火的爱情,始于 1945 年。
1945 年 8 月,苏联红军挥师中国东北,刘亚楼以苏军联络官身份踏上故土。当时他已 35 岁,因战乱奔波仍孑然一身。在大连市委组织的一次群众大会上,小学教师翟云英登台控诉日寇暴行,她的真情感动了刘亚楼。在韩光的介绍下,刘亚楼与翟云英相识。尽管刘亚楼顾虑两人年龄差距,但翟云英的清丽容颜已刻入他的心中。
市委书记王西萍安排了第二次会面,刘亚楼坦诚相告:“日寇虽败,内战将起,军人随时可能牺牲。” 翟云英理解他的担当,也讲述了自己身世:其父翟风岐是流亡俄国的东北劳工,参加十月革命负伤后娶了俄国姑娘安娜为妻。回国后遇 “九一八事变”,遭日寇迫害致死。提及父亲,翟云英潸然泪下。刘亚楼深受触动,鼓起勇气表白,翟云英认定他是可托付之人。
婚事却遭翟云英俄裔母亲安娜反对。刘亚楼登门拜访,用流利俄语问候 “妈妈莎”,唤起安娜乡愁。他讲述经历与承诺,终获认可。1947 年 5 月,韩光主持了朴素的婚礼。礼毕,刘亚楼问:“嫁我可后悔?” 翟云英目光坚定:“永不后悔。”
新婚不久,翟云英随夫赴东北前线。聚少离多,翟云英见他人夫妻团聚心生酸楚提出陪伴,刘亚楼着急道:“几十万将士等我指挥,顾大家还是顾小家?” 见妻落泪方觉失言。上级罗荣桓夫妇闻讯,常邀翟云英至家中关怀:“此处便是你娘家。”
战事吃紧,翟云英探营见丈夫双目赤红,心疼落泪。“嫁军人后悔吗?” 刘亚楼问。翟云英斩钉截铁:“永不!” 转身,他又扎进军务。
1948 年辽沈战役前,翟云英重病垂危却隐瞒,罗荣桓急电召回刘亚楼。病榻前,刘亚楼痛心:“怎不早说?” 翟云英虚弱答:“非医生,徒添忧。” 他遍寻名医终治愈妻子。
建国后,刘亚楼受命组建空军,夙夜匪懈。翟云英考取上海华东医科大学,为照顾丈夫欲弃学。刘亚楼执手劝解:“你年轻当求学。我年长你多,若有万一,你需自立。” 翟云英含泪赴沪完成学业,成为空军总院医生。
1964 年,刘亚楼随团访罗马尼亚时暴瘦,确诊肝癌晚期。病榻上他坚持工作,唯一请求是多陪妻子。临终前紧握翟云英手:“一生许国,愧欠于你。下辈子再补。” 嘱托三事:抚育子女;代养其父;助安娜寻俄国亲眷。并劝:“我走后,可另觅良伴。” 翟云英含泪应诺。
1965 年 5 月 7 日,刘亚楼将军溘然长逝。翟云英未再嫁,以孱弱之肩扛起所有托付。养育子女成人,为公公养老送终,历经周折为母亲寻回俄国亲人。
26 载光阴荏苒。1991 年清明,白发苍苍的翟云英抚过丈夫灵位低语:“嘱托之事皆成。可白头之约,你终负我。我已成老妪,你永驻英年。” 望着碑上丈夫英姿,她终于读懂母亲当年忧心。然成为刘亚楼之妻,此生无憾。将军许国难许卿,而她无悔最初选择。
blue marlin
刘将军人才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