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湘军的炮火攻向南京城墙,城内粮草耗尽,饥民啃食树皮草根。洪秀全在天王府的最后日子,与城内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曾国藩踏入这座沦陷的王城,面对的不仅是城池的陷落,更是一个由怪癖、妄念与剧毒共同塑造的诡异结局。
洪秀全晚年形成了一种令人震惊的饮食癖好——生食蜈蚣。起初,他只是将蜈蚣油炸后食用,但很快这种简单的方式无法满足他扭曲的欲望。他要求御厨捕捉活蜈蚣,敲碎头部后仅撒上粗盐,整盆整盆地呈送到他面前。面对劝阻,他声称自己受“天父”庇护,百毒不侵,完全抛开了金田起义时的朴实。
蜈蚣在中药里被称为“天龙”或“百脚”,虽有微量药用价值,但其毒性主要来自类似蜂毒的溶血性蛋白质和蚁酸。这种毒性能导致溶血、心肌损伤和中枢神经抑制,未经严格炮制去除毒性,生食无异于慢性服毒。洪秀全毫无节制地长期生食,毒素在他体内持续积累,为后来的致命病变埋下了祸根。
围城日久,南京城内粮食断绝,饿殍遍野。洪秀全却宣称城墙上背阴处生长的苔藓是“天降甘露”,是“天父”恩赐的救命粮。他带头示范,宫人挖来湿滑的苔藓,混合杂草做成菜团充饥。苔藓在传统药典中被明确列为“多不可食”,因其生长于阴湿污浊之地,极易富集重金属、病原微生物并滋生有毒霉菌,食用风险极大。洪秀全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将自己与追随者推向另一个剧毒深渊。
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多种恶疾缠身,剧烈头痛使他日夜难安,便中带血显示内出血,顽固的失眠耗尽精力,下肢浮肿则昭示着脏器衰败和循环系统的崩溃。此时的他如同被困孤岛,不仅拒绝寻医问药,反而死守天王府,错失最后弃城转移的时机。
1864年6月,南京城破前夜,51岁的洪秀全终油尽灯枯。他临终前留下奇怪遗嘱,表示不要用棺木殓葬,仅以十余层黄绸包裹遗体,秘密深埋在天王宫殿的正殿地下,以示与“天国”基业共存亡。
湘军攻破南京后,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但洪秀全的踪迹却遍寻不着。最终,一位负责埋尸的黄姓宫女揭开了秘密。曾国藩下令掘开大殿地基,当包裹被层层剥离,暴露在湘军将领面前的洪秀全遗骸,呈现出令人窒息的恐怖图景。腐败肆虐,左臂肌肉部分脱离白骨,毛发尽落,仅余几根枯槁胡须,面部青黑扭曲,枯瘦如柴,宛如被时间与毒素双重榨干的朽木。
曾经高呼“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王,此时形貌恐怖得让身经百战的曾国藩当场作呕,仓皇掩面。对曾国藩而言,眼前的腐骸象征着纠缠十数年的死敌。湘军曾被太平军多次击溃,他本人也曾愤恨到投江自尽。如今面对洪秀全残骸,积压多年的愤恨终于爆发,他下令将腐尸剁为碎块,混入火药,填入炮膛射向远方。随着一声炮响,这位曾席卷半壁江山的起义领袖化为飞灰,永远消散在天地间。
洪秀全的造反生涯,最终被自己一手培育的怪癖毒素吞噬,连同他建立的天国梦,被铸进复仇的火炮炸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