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谷牧派8人秘飞上海,探到上海帮派准备发动武装叛乱的讯息 [1976年1

小妹爱讲史 2025-07-01 23:32:24

76年,谷牧派8人秘飞上海,探到上海帮派准备发动武装叛乱的讯息 [1976年10月8日清晨,北京玉泉山]“老王,你到上海后,务必给我报一声平安。”谷牧把声音压得极低,只留下这句话。话音散在山间冷风里,空气却像被拉紧的弦。 从9月9日毛主席逝世到10月6日凌晨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不过短短二十七天。北京城里消息一层套一层,外界只知“四个人”被控制,却猜不到上海正暗流汹涌。华国锋与叶帅担心上海“出岔子”,最挂心的人便是谷牧——他在上海工作多年,深知那里的复杂。 7日晚上,谷牧临时召集袁宝华和七位熟手:徐良图、李景昭、曹大澄、干志坚、王德瑛、陈斐章、周力。八人一个特点:对全国计划、生产一线烂熟于心,跑地方调研的理由天衣无缝。谷牧没提“安全”二字,却掏出一包写着“调研卷宗”的牛皮纸,“明早八点半,虹桥见。” 专机9日上午准点落地。意外先来了——无接机车辆。王守家立刻拨给上海市工交组值班室,对方慢悠悠:“陈阿大还没批示。”语气里的迟缓像湿棉花,偏偏透着试探。八人对视,心里有底:自己已被盯上。 被临时塞进那幢三层小楼后,电线杆般的“服务员”在走廊来回踱步。楼梯被木板钉死,只许乘电梯。周力小声嘀咕:“这不是招待,是看守。”众人暗暗分工:王守家盯对外联络,曹大澄寻找“突破口”。 曹大澄想起谷牧临行前的暗示——“带几幅画,务必亲手送王一平。”王一平当年与谷牧同窗、又共事上海,熟门熟路。10月9日下午,曹大澄以“寻访藏品”为由,甩掉跟梢者,沿淮海中路七拐八绕敲开一扇老洋房门。 屋里除了王一平,还有李庸夫。画轴未及展开,王一平先低声说:“昨晚上海进入一级战备,民兵三万一千待命,二千五百精干集中静安寺一带。”李庸夫补充:“7日凌晨起,他们已向二十几家工厂发枪,主事的是徐景贤。” 曹大澄冷汗直冒,却装镇定把黄胄新作《菊花螃蟹图》摊在桌面。“你看,这螃蟹横着走,但秋风一过就得老实。”王一平会意,递上平整的速记本:里面详细列着徐景贤、王秀珍、马天水在7日至8日全部通话和调兵暗语,末页写着醒目的暗号——“我娘心肌梗塞”,意味最危险级别。 当天深夜,八人在衡山饭店七楼房间拼起茶几,将情报分装三份。李景昭带主件北返,王守家备用件留沪,曹大澄留下继续搜集。10日中午,李景昭的包被贴上“特急”标签,直送中南海。傍晚,“上海来信第一号”就放到华国锋与叶帅案头。 中央很快决定:先稳人心,再调人。11日凌晨,马天水被要求亲自致电徐景贤、王秀珍,理由是“主持工作”,实为诱使二人赴京。电话里马天水强忍心慌:“有些事必须来北京汇报,当晚车票我替你们办好。”两人不敢违拗,12日清晨登车北上。 上海那边临战命令因此被强行按下暂停键。民兵收枪,电台值班室撤了三分之二。等徐、王意识到“再定”已无可能,人已在京西宾馆。与此同时,谷牧授权的八人仍稳坐衡山饭店,静观风向。陈阿大这才后知后觉,暗骂自己“放进狼”。 13日晚,中央广播突然播出“关于粉碎王张江姚反革命集团的通告”。衡山饭店外的马路灯一盏盏亮起,巡逻民兵换成普通警察。王守家倚在窗口,看见对面报刊亭排起长队,他悄声说:“上海,安全了。”一句话,却让屋里所有人长长舒了口气。 很多年后,王德瑛提起那趟“计划工作调研”,只淡淡一句:“没开一枪,就靠几页速记本。”局外人听来不可思议,但在那风声鹤唳的十月,“信息”本身就是最锋利的武器。八人各司其职,云淡风轻地移走了压在共和国心口的一块巨石,这段故事才显得尤为珍贵。

0 阅读:96

评论列表

6689

6689

2
2025-07-02 09:07

优秀。

猜你喜欢

小妹爱讲史

小妹爱讲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