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6月22日,一架美制B—17侦察机正在万米高空执行任务,机上的国民党飞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7-01 21:50:38

1956年6月22日,一架美制B—17侦察机正在万米高空执行任务,机上的国民党飞行员按照既定航线飞行,准备完成又一次侦察行动。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就在此时,解放军空军飞行员鲁珉驾驶米格—17战斗机紧急升空。 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较量,最终以B—17坠毁收场,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经典战例。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空军依托美国提供的装备,频繁窜入大陆领空。 据统计1954年以前,国民党军机每年入侵达上百架次,除了侦察情报,还空投传单和特务。 B—17作为美军主力战略侦察机,装备了当时先进的雷达和电子设备,能在万米高空飞行,有效躲避地面防空火力。 其超长航程使它能深入内陆执行任务,被解放军空军内部称为难以捕捉的“幽灵”。 当时中国空军主力战机为米格—15,雷达技术尚处于初创阶段,对高空高速目标的拦截能力有限。 国民党军机常利用夜间掩护和雷达盲区,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让防空部队疲于应对。 面对这种被动局面,时任空军航空兵某团中队长的鲁珉开始研究破解之道。 这位航校优秀毕业生不仅飞行技术过硬,还善于分析战术。 鲁珉仔细研究了地面雷达记录的B—17历次入侵数据,包括航线、高度、时间等信息。 他发现一个规律:敌机在完成任务返航时,经常会进行俯冲机动,这可能是为了展示飞行技术或调整航线。 基于这个发现,鲁珉在作战会议上提出新的拦截方案。 他建议集中雷达资源监控敌机惯用的俯冲路径,同时采用近距离快速攻击战术,以弥补米格—17在高空性能上的不足。 6月22日凌晨,雷达站捕捉到一架B—17的信号。鲁珉立即驾机升空,此时天空能见度几乎为零,全凭地面引导和自己的判断寻找目标。 敌机完成侦察后沿预定航线转向西南方向。 鲁珉降低高度隐蔽接近,终于在江西广丰县上空发现了目标。 “敌机在你2公里处!”地面指挥员吴云山通过无线电发出警告。此时米格—17已接近动力极限,鲁珉猛推油门加速追击。 在距离敌机仅270米时,鲁珉果断开火。第一轮射击击中B—17右翼,但未能将其击落。 由于过度拉升,米格—17速度急剧下降,发动机几乎停车。 危急时刻,鲁珉果断决定利用惯性继续爬升。他猛拉操纵杆,使战机进入接近失速的垂直上升状态。 在达到顶点后,鲁珉迅速改平机身,再次咬住敌机。第二轮射击击中B—17机舱部位,这架侦察机迅速起火燃烧,坠毁在岭底乡的山谷中。 经查证,机上包括国民党空军资深飞行员叶拯民在内的8人全部毙命。 此次战斗创下两项纪录:首次在夜间无雷达直接引导下击落B—17,首次实现米格—17对重型轰炸机的超近距离格斗胜利。 这次胜利对国民党空军产生了巨大震慑。 1957年国民党军机入侵次数骤降至不足20架次,B—17再未敢深入大陆领空执行任务。

0 阅读:9

猜你喜欢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