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潘玉良去世,被安葬在法国巴黎蒙巴纳斯墓园,与她“相伴晚年”的不是她心爱的丈夫潘赞化,而是在她生前,给过她20美金的中餐馆华人老板。 有时候潘玉良也很想问王守义为什么要对她这么好,她没有漂亮的容貌,窈窕的身材,到底有什么值得让他这样对待? 王守义对她的好不亚于潘赞化,一个是救她出“牢笼”的人,一个是无条件帮助她生活的人,潘玉良这一生经历的坎坷全部变作筹码换来了这两个人的出现。 潘玉良出身不好,父母去世的早,她被迫去亲戚家中生活,可那个时候有很多人养活自己都困难,更不用说多养活一张嘴了,亲戚不想留下这个“累赘”,于是把她卖进了青楼。 后来潘玉良遇到了一生的恩人潘赞化,他不图美貌,不图钱财,只是看中潘玉良的骨气和决心,于是就为她赎了身。 潘玉良重获自由后也没有按照寻常的人生轨迹生活,她借助现在的机会学习了很多才艺,其中绘画是她的拿手绝活。 她和潘赞化之间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他们两个的感情更像是在天地间遇见了一个心意相通的人,好像除了对方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能有这个感觉。 潘玉良很感谢潘赞化对自己的帮助,但她并不想一辈子被人称为潘太太,她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 于是潘玉良决定去巴黎生活,即便那是一个未知的地方,她也想尝试一下,哪怕粉身碎骨她也不怕。 潘赞化把她送到港口,他们都是成年人也没必要哭的死去活来,分开时的心情和在一起时没有多少变化,可能会多一丝不舍的情绪在里边吧。 潘玉良一个人拎着皮箱登上了出国的轮船,她站在轮船栏杆边上向潘赞化挥手告别,他们两个的故事也许就到这里结束了。 潘玉良只身一人来到了国外,这里的风土习俗和国内的大不相同,她只能磕磕绊绊的住了下来,至于以后的生活还需要她从头探索。 国外也没有潘玉良想的那么可怕,这里还有中国人开的饭店,而且老板也是一个很好的人,潘玉良第一天去饭店吃饭就遇到了那个好心的老板。 老板听说她也是中国人,于是便送给她好几个小菜,甚至还坐下来陪她一起吃饭,这些年的历练已经让潘玉良走到了处变不惊的地步,面对陌生人她也能侃侃而谈。 潘玉良和老板聊的很开心,他们两个也互相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原来老板的名字叫王守义,他的名字和人一样很有义气。 自从两个人第一天见面之后,王守义就对潘玉良赞叹有加,他觉得潘玉良是个奇女子,她能自己出国生活,也能在这里打拼事业,她是个很有魅力的人。 王守义在国外打拼了很多年,他是做生意了,社会上各种人情冷暖和尔虞我诈他都见过,但就是没见过这种纯粹的人。 她带着一腔热血来到国外,租个房子在里边研究画画,好像除了画画之外,天地间再也没有能让她分心的东西。 王守义也曾问过她成婚了没有,问这句话的时候他眼中是充满了期待的,但潘玉良听到这句话后却突然笑了。 那个笑是甜蜜的笑,是幸福的笑,她从皮箱中拿出一张照片,郑重其事的向王守义介绍道:“这是我的丈夫。” 介绍潘赞化身份的时候潘玉良的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好像他们两个从来都没有分开过一样,王守义听到了他们两个的故事,也由衷的赞叹他们两个的感情。 王守义很喜欢和她在一起聊天,就像是在世上游走了大半辈子突然找到安定之处的那种感觉,所以王守义便经常去她的小房子中看她。 王守义总是会给她带一些生活用品,而潘玉良也没有拒绝过他的好意,两个人的关系处于友情之上,用恋人来形容的话又诋毁了这份感情,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灵魂共鸣。 潘玉良在国外的生活一直都有王守义照顾,她去世之后王守义还用了很大的代价把她的画运回国内,或许这才是友情真正的样子吧。 信息来源:潘玉良:从妓妾到一代画魂——人民网
1977年潘玉良去世,被安葬在法国巴黎蒙巴纳斯墓园,与她“相伴晚年”的不是她心爱
灵鹿踏花寻梦来
2025-07-01 17:55: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