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被迫“退休”后的赫鲁晓夫在莫斯科郊外一所别墅内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灵鹿踏花寻梦来 2025-07-01 15:14:38

1964年,被迫“退休”后的赫鲁晓夫在莫斯科郊外一所别墅内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他每个月有500卢布作为抚恤金,有时家里人还会来看他,他非常高兴,享受着天伦之乐。 1953年,赫鲁晓夫和其他四个人一起走进了苏联核心领导层的地位,但斗争还没有结束。 五个人各有各的心思,权力和地位也旗鼓相当,但这时候的争夺和较量注定是冲着对方的性命去的,最终是赫鲁晓夫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他的对手要么是被解除职务,要么是被处死。 争夺权利的道路就是这么残酷,也不能说赫鲁晓夫的行为是错误的,只能说其他几个人的运气和实力差了一点点。 赫鲁晓夫把控着苏联的政治时,他的亲信大量进入核心地带工作,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苏联内部几乎成了赫鲁晓夫的大家族,很多人都对他唯命是从。 那些曾反对过他的,针对过他的,全部都被调到不重要的岗位上去,如果遇到反抗激烈的,被解除职务也是常见的事情。 不过赫鲁晓夫还没有达到权倾天下的地步,苏联内部还是有和他竞争的人,不过这些人就算反抗的声音再高也没办法给赫鲁晓夫带来影响。 赫鲁晓夫不是仁慈的人,有人公开反对他,他肯定会反击回去,于是在他的一声令下之下,那个反对他的人瞬间成了众矢之的。 最后这场小打小闹的对抗以那个反对的人道歉而告终,赫鲁晓夫当然是大度的原谅了他,不过这个仇还是记下了。 赫鲁晓夫真正掌权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重申案件上面,数以千计的政治犯从劳改营中被释放回家,在重申的道路上,赫鲁晓夫起到了带头作用。 身为苏联高层人员的赫鲁晓夫在一件事情上格外执拗,不管这件事情会对自己的地位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还是坚持这么做。 斯大林生前是赫鲁晓夫的领导,两个人的感情也曾“甜蜜过”一段时间,但之后因为权利和一些私事,最终导致赫鲁晓夫记恨上了斯大林。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就一直想推翻他生前的决策和名声,他知道斯大林在国际上饱受好评,在苏联也有很多粉丝,他没办法直接否定斯大林的政绩。 于是赫鲁晓夫就开始颁布一些暗戳戳的政策,比如不让苏联的人们太过崇拜斯大林,光是这个报告,他就说了很多遍。 每次提到斯大林的时候他的情绪都很是激动,言语中不见半分尊敬,只有数不清的抨击,不过赫鲁晓夫也知道自己的话被传出去之后会引起多大的风浪,所以他会叮嘱其他人不要传出去。 但会议中的人并不都是他的亲信,于是赫鲁晓夫在会议上说的话,包括他的态度全部都被宣传出去,甚至还装订成了小册子广泛流行。 赫鲁晓夫不仅在苏联国内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在国际上也掀起了抗议的高潮,他只能尽力弥补这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但他的政敌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赫鲁晓夫想掌控苏联的心情太过急迫,他清除异己的行为也很鲁莽,为了防止个人崇拜情绪死灰复燃,他还把斯大林的遗体移出了列宁墓。 苏联国内有很多人都对赫鲁晓夫十分不满,于是在1964年,赫鲁晓夫被撤换,但后续的开展还需要他“自愿”提交退休证明。 事情走到这种地步赫鲁晓夫也不再反抗,于是他以身体和年龄的原因写下了退休证明,他身边的警卫和侍者全部被调换,他也变成了普通的老人。 赫鲁晓夫觉得自己每天的生活很无趣,他的行动很受限制,而且社会上好像没人记得他,他时常感到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被遗忘呢? 赫鲁晓夫家中到处都是窃听器,苏联不允许他写回忆录,但赫鲁晓夫却不愿意如他们所愿,最终他的回忆录在西方国家出版了。 赫鲁晓夫的行为引起了苏联高层的不满,于是在他去世的时候苏联也没有兴师动众,只是在报纸上简单的发布了一条赫鲁晓夫去世的消息,之后关于他的事迹便彻底沉入大海,再也没有人提起。 信息来源:张跃铭.不堪回首 血洒政坛[M]·心肌梗塞与黑白墓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0 阅读:0
灵鹿踏花寻梦来

灵鹿踏花寻梦来

灵鹿踏花寻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