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翻脸,怒掀美日贸易桌,扬言征收25%汽车关税、痛批日本“被宠坏”,逼得日本谈判代表灰头土脸回国。拜登被气炸,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打造的亚太同盟正土崩瓦解,中国意外收获颇丰! 6月29日,特朗普在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中强硬重申:“日本若想继续对美出口汽车,就必须支付25%的关税。” 他同时指责日本市场封闭:“只会出口、不肯进口美国车”,声称此举损害美国民众利益。 隔天,他再于“真相社交”平台抨击日本“被宠坏”,重提历史争议,声称“日本宁可缺粮也不买美国大米”。 在此高压背景下,日本首席谈判代表赤泽亮宣布“谈判陷入迷雾”,于7月1日暂停磋商返回东京,计划7月9日重启对话。 美国此轮攻势直击日本软肋:汽车关税已于4月生效,而日本其他输美商品24%的“对等关税”豁免期仅剩10天。 财政部长贝森特更警告其他国家“做好增税准备”。舆论战叠加经济胁迫,特朗普意图迫使日本全盘接受美方条件。 日本面临两难抉择:汽车产业虽为经济支柱,但凭借在美本土330万辆年产量及230万本土雇员,短期内可缓冲关税冲击,长期则面临巨额利润损失。 而大米进口涉及农业保护政策,日本通过77万吨年免税配额限制进口,国民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抵触更使开放市场阻力重重。特朗普的施压实则在挑战日本的政策底线。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政治互信崩塌。拜登任内全力推动日本融入“印太战略”,通过联合军演、基地扩建及台海议题深化捆绑。日本曾积极配合,甚至规划“台海避难所”以示忠诚。 而今特朗普的经济霸凌,迫使日本重新评估对美依赖风险,之前拜登强调战略同盟,现在特朗普却扼杀经济命脉,政策连续性荡然无存。 日本谈判受挫不仅是外交僵局,更揭露美日同盟的深层裂痕。 恰逢此时,中日关系出现转机:石破茂政府近期多次释放缓和信号,提出“不脱钩、不对抗、不选边”原则,重申遵守《日中联合声明》。 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部分日企为规避美国对华制裁风险,开始探索与中国重启技术合作的可能。这一动向虽未形成突破,却为拜登的“遏华围墙”增添了变数。 韩国同样展现战略自主。李在明政府缺席6月北约峰会,拒绝美国军费占比提升要求。三星则加速供应链本土化,但“30%先进制程留韩”计划未见公开文件。 中韩3600亿美元年贸易额的经济现实,使韩国更倾向在中美间务实平衡。 特朗普的关税风暴意外动摇亚太战略支点:日本被迫重新权衡同盟代价,韩国选择避险策略,美国军事部署与台海干预联盟的地基正在松动。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奥库斯(AUKUS)核潜艇合作仍在推进,特朗普所谓“叫停协议”毫无依据,但该联盟已因成本分摊争议陷入内部焦虑。 中国借势巩固区域领导力:RCEP贸易额同比增长18%,亚投行新增7个成员国,印证区域国家“拒当炮灰、务实合作”的倾向。 这场危机更暴露美国联盟体系的致命伤,当“美国优先”成为绝对准则,盟友利益随时可被牺牲。 今日日本遭遇的贸易绞杀,明日或将在韩欧重演。特朗普的交易主义正加速消解美国全球信誉。 对中国而言,这并非“天降红利”,而是美国战略混乱衍生的机遇窗口。只要保持定力深化区域合作,亚洲格局主导权的天平将持续倾斜。 参考资料: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2025-07-01 08:14·观察者网
特朗普:除了中国,没有人能够有与我平起平坐说话的资格。全部都要加税,日本加25%
【112评论】【1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