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止制裁,朱尼亚成功了? 当地时间6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终止对叙利亚的制裁。 根据白宫声明,美国将放宽对叙利亚的出口管制并允许外国援助进入,但仍保留对前总统阿萨德及其同伙、极端组织关联人员的制裁。 这一决定标志着美国对叙政策的重大转向,也让叙利亚过渡政权领导人朱尼亚成为国际舆论焦点。 朱尼亚政权的崛起与美国政策调整密不可分。 朱尼亚这位曾被美国列为“全球恐怖分子”的前武装组织领导人,在2024年底推翻阿萨德政权后迅速转变策略:解散地方武装、承诺世俗化治理、主动与以色列接触谈判,并提议效仿乌克兰与美国签署矿产协议,允许美国企业开发叙利亚资源。 这些举措成功换取了美国支持——不仅解除制裁,还取消了对他的千万美元悬赏,甚至邀请其访美进行高层会谈。 对叙利亚民众而言,制裁解除带来了短期经济利好。大马士革证券交易所在关闭半年后重新开市,叙镑汇率在消息公布后飙升30%,国际资本开始筹备“叙利亚重建专项基金”。 联合国数据显示,叙利亚贫困率仍高达90%,近三分之一住宅严重损毁,570万人急需住房支持。经济复苏的曙光下,普通民众仍面临每日供电不足3小时、基本生活物资价格暴涨80%的现实困境。 朱尼亚政权的内外政策充满争议,对内,其通过武力镇压阿萨德残余势力,在拉塔基亚等地动用包括外籍武装分子在内的力量,导致数千平民伤亡。 对外,承诺尊重少数族群权利,美国仍要求其确保库尔德武装问题的妥善解决,并推动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这种“资源换支持”的策略虽短期内稳定了政权,却埋下主权让渡的隐患——美国资本正通过矿产协议和金融开放逐步渗透叙利亚经济命脉。 国际社会的反应呈现分化态势,欧盟紧随美国步伐解除对叙制裁,日本也放宽部分限制,意图在重建市场中分一杯羹。 以色列则试图将叙利亚纳入《亚伯拉罕协议》框架,推动戈兰高地问题的“历史性突破”。但伊朗等国持续谴责美国干预,强调叙利亚主权不容侵犯。 地区格局的重塑中,叙利亚正从“反美前线”转变为大国博弈的新棋盘,朱尼亚政权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能否兑现民生承诺。 制裁解除带来了重建机遇,但高达数千亿美元的资金缺口、政治派系的持续对抗,以及美国“监督式援助”的潜在风险,都让叙利亚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对普通民众而言,谁能结束战乱、恢复基本服务,才是评判政权合法性的核心标准,在这个饱经苦难的国度,任何政治变革都必须经过民生的终极检验。
美国翻脸了!特朗普刚表示对中美框架协议已经签字,但没想到美国国内正在酝酿对华大动
【63评论】【6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