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马家军要枪毙一个12岁的小红军。谁料,小红军说:“你们用大刀砍死我吧,留下一颗子弹打日本人!”就是这句话,竟然保住了小红军的命。 一个12岁的孩子,站在枪口前,面对死亡却说出这样的话,那得有多大的勇气和信念?1936年,红军长征走到艰难时刻,马家军和红军之间冲突不断,一个小红军被俘,命悬一线。可就在这生死关头,他没求饶,反而用一句话扭转了命运。这句话不仅救了自己,还让我们今天回想起来感慨万千。 那一年,正是红军长征最艰苦的阶段。1936年,红军在甘肃、宁夏一带跋涉,马家军作为地方武装力量,和中央红军之间关系复杂,既有合作,也有对抗。马家军是西北地区的军阀势力,主要由马步芳、马步青等人掌控,他们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既要应对中央政府的压力,又得面对红军的存在。红军呢,是一支为信仰而战的队伍,长征路上历经千辛万苦,战士们大多衣衫褴褛,粮食短缺,可精神却硬得很。 这个小红军被马家军抓住的时候,情况可想而知。当时红军和马家军在河西走廊一带交锋频繁,抓到俘虏后,马家军往往不会手软。枪毙是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毕竟在战乱年代,子弹就是最直接的解决手段。可这个12岁的孩子,面对死亡没被吓倒,反而说了一句让人意想不到的话:“你们用大刀砍死我吧,留下一颗子弹打日本人!” 1936年的中国,正被日本侵略的阴影笼罩。七七事变还没发生,但东北早就沦陷,日本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红军一路长征,喊的就是“北上抗日”的口号,这不光是军队的目标,也是老百姓心里的呼声。小红军这句话,戳中了时代的痛点,也触动了马家军的心思。马家军虽然是地方势力,但毕竟是中国人,面对外敌入侵,他们心里多少也有点民族意识。 从历史角度看,马家军和红军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敌对。长征途中,红军经过西北时,有时会跟地方势力谈判,甚至短暂合作。马家军也知道,红军不是一般的队伍,他们有信仰、有纪律,带着一股不屈的劲儿。小红军的话,可能让马家军的人觉得,这个孩子不是普通的俘虏,而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枪毙他,不但浪费子弹,还显得自己小气。于是,他们放过了这个孩子。 红军长征的历史里,类似的故事不少。那些年,红军战士年纪小的多得是,他们跟大人一样吃苦、一样战斗,甚至一样牺牲。小红军能说出这样的话,跟红军一路上的教育分不开。那时候,红军宣传的就是抗日救国,战士们耳朵里听的、心里想的,都是民族大义。 再马家军放过小红军,也不代表他们就突然变好了。马家军在历史上名声不怎么样,压迫老百姓的事干了不少。可在那个乱世,谁都得生存,他们也有自己的算盘。何况,当时日本的威胁越来越近,马家军心里也清楚,真正的敌人不是这些长征的红军,而是外来的侵略者。
1969年,粟裕给老部下许世友打了个电话,说“老母亲在南京生活困难,请关照一下”
【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