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苏联一位物理学家,不小心被高辐射的粒子光速击穿脑袋,然而,奇迹发生了:他不仅没死,还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阿纳托利·布戈尔斯基1942年出生在苏联一个普通人家。小时候,他就对自然特别好奇,喜欢在田野里逮昆虫、捡石头玩儿。父母不是啥文化人,但尽量支持他,给他买些科学书和简单的实验工具,比如放大镜、小试管啥的。这些小玩意儿让他对微观世界着了迷,也为他后来走上物理学这条路打下了基础。 他在学校成绩挺拔尖,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老师看他爱钻研难题,经常下课跟他聊聊科学原理。中学毕业后,他考上了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这可是苏联专门培养核物理和工程牛人的地方。在那儿,他整天泡在课本和实验室里,研究量子力学、粒子物理,玩儿仪器、记数据,特别投入。 大学毕业后,他进了普罗特维诺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这地方是冷战时期搞尖端研究的科学小镇,里面有台U-70同步加速器,当时苏联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能把质子加速到快赶上光速。布戈尔斯基每天就在那儿忙活,检查设备、分析数据,偶尔跟同事聊聊实验结果。他工作认真,同事都挺认可他。 1978年7月13日,一切都变了。那天,他接到任务要去修U-70加速器的一个故障。按说安全措施都到位了,质子束也该停了。可那天偏偏出了岔子——警告灯坏了,安全系统也没复位。他凑近设备检查时,一道76 GeV的质子束直接从他后脑勺穿进去,从左鼻孔附近出来。瞬间,他眼前全是白光,像无数星星炸开一样,然后就晕乎乎的,耳朵嗡嗡响。 按理说,这种辐射量能把人彻底毁了。3000格雷是什么概念?致命剂量也就5-6格雷,他挨了600倍还不止。可他没倒下,自己走出去跟同事说了情况。同事吓得赶紧把他送去莫斯科一家专门治辐射伤的诊所。到那儿时,他左脸肿得没法看,皮肤都开始脱落,红一块紫一块。 医生一看数据都傻眼了,这剂量没理由能活。可布戈尔斯基硬是挺住了。医生给他用抗炎药、支持疗法,天天盯着他的情况。过了几个月,他左脸的肿退了,伤口也好了,留下一道疤,清楚地标着质子束穿过的路。 更离奇的是,他脑子居然没啥大问题。逻辑思维还很清楚,能回忆起事故的细节,就是左脸神经瘫了,左耳聋了,还老耳鸣。出了院,他没闲着,又回研究所接着干活儿。同事见他回来都挺感动,他还是老样子,坐在控制室里算数据、写笔记,虽然左脸僵得没表情。 几年后,他还拿了博士学位,研究粒子加速技术,成了U-70的实验协调员。他得定期去医院检查,因为偶尔会有癫痫发作,可这没拦住他干活儿。家里,他跟老婆生了个儿子,生活过得挺温馨。儿子小时候,他还常讲讲科学的事儿,挺有耐心。 最怪的是,他左脸的皮肤没老。几十年过去了,右脸皱纹都出来了,左脸还是光滑得跟年轻时差不多。这事儿让医生也搞不懂,成了医学上的未解之谜。 苏联解体后,布戈尔斯基的事儿传开了。他的案例给辐射医学和粒子物理研究提供了不少启发,尤其推动了加速器安全规范的升级。现在他82岁了,退休住在普罗特维诺,偶尔翻翻老笔记,想想当年的事儿。他的经历不光是个生存奇迹,还让人看到科学探索有多牛。 那次事故虽然差点要了他的命,但也让他成了活教材。研究辐射怎么影响人体的科学家,拿他的数据琢磨了好多年。加速器实验室也因为这事儿,把安全措施弄得更严了,避免再出这种意外。 布戈尔斯基自己倒没啥抱怨。他说过,科学就是冒险,碰上这种事儿也算运气。能活下来,还能接着干自己喜欢的事儿,他觉得挺值。他的态度也挺接地气,没把自己当啥传奇人物,就是个普通物理学家,碰上了不普通的事儿。 为啥他能扛过3000格雷的辐射?医生猜可能是因为质子束太快了,穿透时没在身体里停留太久,能量释放没那么集中。再加上他身体素质不错,治疗也及时,可能就这么捡了条命。可这些都只是猜测,具体原因到现在也没完全搞清楚。 还有他左脸不老的事儿,更是个谜。有人说是辐射把那块儿的细胞“定格”了,有人觉得是神经损伤影响了皮肤代谢。可没一个说法有定论,科学家还在研究。
1978年,苏联一位物理学家,不小心被高辐射的粒子光速击穿脑袋,然而,奇迹发生了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5-25 21:39: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