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被砍头,元帝大发“慈悲”,允许他沦为官奴的妻子欧阳氏为

如梦菲记 2025-05-23 19:47:19

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被砍头,元帝大发“慈悲”,允许他沦为官奴的妻子欧阳氏为其收尸,妻子踉跄奔往刑场,发现丈夫衣襟间写有字,仔细一看羞愧不已,含泪自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283年冬,元大都下起了雪,清晨,菜市口的刑场早早聚起了人群,寒风里,一位身披囚衣的汉子跪在青石板上,四十七岁的文天祥,已经在牢中度过三年。   他的胡须凌乱,衣襟破旧,神情却平静,他低头看着脚下的雪,目光没有闪躲,行刑的刀在他颈边闪了一下,他没有出声,血溅在雪地上,一旁的守军略作点头,吆喝着让人收拾尸体。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在西直门外的浆洗房得知消息,她原是士大夫之女,南宋灭亡后被掳北地,成了宫中下役,听说丈夫将于三日后问斩,她请人传话给值守的元军,将自己身份表明。   元廷对此事并无在意,准许她前去收尸,她在雪夜连走三十里地,脚下穿的麻鞋早已磨穿,脚掌冻裂流血,仍不曾停下,她知道这趟不是为了送别,而是为了完成最后的责任。   行刑之时她未能赶上,只看到雪地上那具身体早已冰冷,文天祥的头被安置在一旁的木盆中,面色苍白,嘴角微微上扬。   她跪下,抱起尸身,身上没有值钱的物品,只有一张夹在衣襟间的纸片被风吹落,欧阳氏急忙捡起。   那是一张用狱中墙灰和雨水写成的遗墨,纸张已经卷边,字迹尚新,她缓缓展开,看清纸上的十六个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这是他留给世间的最后话语。   欧阳氏的手在纸上颤抖,泪水滴落将墨痕染开,她把纸贴在心口,站了片刻,将丈夫的头颅轻轻放回身体上,然后用带来的粗布把遗体裹好。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默默退后几步,谁也没出声,守兵没有阻拦,她将尸体背上,步履蹒跚地往西而行。   她走到金水桥边,雪水已将桥面覆满,她停住,将纸条压在胸前,然后转身跳下,桥下的水很浅,她却头朝下撞在桥柱的石基上,当场断气,手中还紧紧攥着那张纸。   人群中有人上前,将她的遗体拖出水面,才发现她的额头破裂,眼睛仍睁着,似乎不肯离开。   消息很快传开,有人说那天金水河水都红了,守军收尸不久,有一队衣着破旧的汉子赶来,为文天祥置棺。   他们自称是南方遗民,得知旧主将死,偷偷北上守灵,棺材是简陋的柏木,用粗绳捆扎,尸体与欧阳氏的遗骸一起被装殓。   送葬途中,途经百姓自发点香设祭,一路百余里,香火不绝,有人将饭菜摆在路旁,有人跪地叩首,没有号令,没有旗帜,送葬的只是些衣衫褴褛的旧部与百姓,他们说这位文丞相,是死得干净的人。   三年后,文氏族人北上寻找亲人遗骨,他们在乱坟岗中找到合葬的棺木,棺内尸骨保存尚好,欧阳氏怀中还抱着那张纸,文天祥的衣襟间藏着半块玉佩,是成婚时两人分作信物之物。   族人将两人遗骨迁回江西吉安,葬于祖地文氏宗祠旁,为文天祥立碑,为欧阳氏立坟,碑上“忠烈”二字,由乡中老儒用朱砂亲笔所书。   每年清明,当地百姓都会自发前来祭奠,他们点香、烧纸,摆上三炷长明灯,灯油是用庐陵当地特制的土蜡调制,不曾熄灭,百年之后,碑前的香火仍不断,风雪不曾遮掩那一纸遗墨的字迹。   文天祥留下的,不只是文字,他与欧阳氏在乱世中以死明志,用最朴素的行动完成了一个士人对国家、对家庭的交代。   她没有上过朝堂,也没有手握兵权,但在那个冬天,她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一起完成了最后的告别。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华西都市报——一代名相文天祥:书法秀劲 正气凛然(二)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