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梁漱溟说他心中最敬佩的中国人是毛泽东主席,毛主席功在统一中国,德在改造社会,言在思想体系,毛主席高瞻远瞩,总览全局,睿智的头脑,深邃的目光,犀利而炯炯有神,超强的穿透力,早看社会五十年,太阳红,毛主席亲!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3年的一个下午,87岁的梁漱溟坐在自己的书房里,面对远道而来的美国记者艾恺。 当艾恺问起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时,这位被誉为"最后一位儒学大家"的老人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一个名字:毛泽东。 这个回答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梁漱溟曾经与毛主席在政治理念上存在分歧,甚至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梁漱溟用三个字来解释自己的评价:功、德、言,在他看来,毛主席在这三个方面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度,说到功,梁漱溟认为毛主席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中国。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毛主席就带领这个政党走过了28年的艰难历程,在抗日战争中,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保卫了民族独立。 在解放战争中,他又带领人民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新中国,一个曾经四分五裂、被列强欺凌的国家,在毛主席的领导下重新获得了统一和独立。 关于德的方面,梁漱溟最感佩的是毛主席改造社会的决心和行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推行的土地改革让数亿农民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这些世世代代受苦受难的农民,终于可以挺起腰杆做人,梁漱溟自己曾经在山东搞过乡村建设实验,深知农村问题的复杂性。 毛主席不仅看到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一生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从不为个人谋取任何私利,这种品德让梁漱溟深深敬佩。 在言的层面,毛主席的思想体系影响了整个世界,梁漱溟至今还记得1938年在延安的那次会面,当时毛主席正在撰写《论持久战》。 在那篇文章中,毛主席详细分析了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前景,准确预测了战争的发展过程。 这种深邃的洞察力让梁漱溟印象深刻,毛主席的著作不仅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实践,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梁漱溟特别强调毛主席"早看社会五十年"的远见卓识,1938年那次延安会面时,中国正处在最黑暗的时刻,日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很多人对前途感到绝望。 毛主席却能够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准确判断出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大趋势,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光,正是一个伟大领袖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毛主席不仅能够看清当下的形势,更能够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 回想起与毛主席的交往,梁漱溟的心情很复杂,1953年,他们曾经就"大仁政"和"小仁政"的问题发生过激烈争论。 当时梁漱溟认为毛主席过分重视工业建设,忽视了农民的需要,争论过后,两人的关系一度变得冷淡。 多年以后,梁漱溟才真正理解毛主席当时的考虑,一个刚刚建立的新国家,面对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必须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基础,这样才能真正保卫人民的利益。 梁漱溟承认,那次争论是自己的错误,毛主席作为国家领袖,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自己复杂得多,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特殊时期,毛主席也没有为难过他,这种宽容大度让梁漱溟更加敬佩。 一个人如果只从个人恩怨的角度看问题,就无法客观地评价历史,梁漱溟选择从历史的高度来看待毛主席,这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胸怀和见识。 1976年毛主席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梁漱溟感到深深的失落,他觉得中国再也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了。 这种感受并不是因为个人关系,而是因为他失去了一个可以进行思想交流的对手,毛主席虽然与他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两人都有着对中国前途的深切关怀,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梁漱溟的这番评价,体现了他一生坚持的"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的品格,他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改变自己的判断,也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随波逐流。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能够如此客观地评价毛主席,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正如他所说,毛主席是一个世界性的伟大人物,这样的评价将会被历史所证明。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红色文化网——岳青山:梁漱溟为何盛赞毛主席是历史上少有的世界性伟大人物?
1983年,梁漱溟说他心中最敬佩的中国人是毛泽东主席,毛主席功在统一中国,德在改
如梦菲记
2025-05-23 17:47:45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