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女儿钱永真:80年代赴美留学定居美国,育有一子是美国籍 钱永真的生命起点

霜月映寒潭幽 2025-05-23 15:18:53

钱学森的女儿钱永真:80年代赴美留学定居美国,育有一子是美国籍 钱永真的生命起点在美国加州帕萨迪纳,这座城市因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而闻名。1950年,她的父亲钱学森正在Caltech从事尖端科学研究,与导师冯·卡门共同探索火箭与航空技术的未来。母亲蒋英则以她那充满情感的歌声,陪伴着丈夫的学术生涯。 钱永真的出生,正值父母事业与生活的黄金时期。然而,这段在美国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1955年,钱学森一家做出了回国的决定。这一年,钱永真才五岁。 带着对祖国的信念,钱学森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携妻女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穿越太平洋回到中国。 这次归国并非一帆风顺——美国政府曾以“国家安全”为由扣留钱学森多年,直到政治斡旋才得以成行。对于幼小的钱永真来说,这次旅程意味着告别熟悉的帕萨迪纳,迎接未知的中国。 回到北京后,钱家定居下来。钱学森投身于中国的航天事业,领导导弹与火箭技术的研发,而蒋英则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继续她的音乐教育事业。 钱永真的童年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父亲的书桌上堆满了复杂的计算公式,母亲的琴房里则回荡着舒伯特与莫扎特的旋律。 她从小就听着母亲的歌声入睡,也常在家中目睹父亲与同事们讨论科学问题。这种科学与艺术并存的氛围,深深影响了她的成长。 1966年特殊时期,钱永真的青少年时期也因此蒙上阴影。像许多同龄人一样,她的学业被中断,无法按部就班地进入大学深造。 1968年,18岁的她加入了军队,这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出路。得益于家庭朋友罗舜初将军的帮助,以及周恩来总理的批准,她被分配到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下属的一所疗养院工作,担任护士,照顾年老体弱的病人。 这份工作虽然稳定,但并非钱永真的志向所在。在疗养院里,她每天面对的是病人的需要与生活的琐碎,而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热爱却从未消退。 她会在工作之余哼唱母亲教过的歌曲,或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找音乐的慰藉。这段经历不仅磨砺了她的意志,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对艺术的追求。 随着19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到来,社会逐渐恢复秩序,钱永真终于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选择进入医学领域学习,最终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这条路看似与她的音乐梦想背道而驰,但实际上反映了她对责任与关怀的承诺——她在疗养院时培养出的同理心,在儿科工作中得到了延续。 她以耐心与专业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尊重,但音乐始终是她灵魂深处的一盏灯,等待点亮的时机。1980年代中期,钱永真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 在父亲的支持下,她决定前往美国深造音乐。这不仅是对母亲蒋英艺术道路的传承,也是对自己多年压抑梦想的释放。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开放初期,出国留学仍是一件大事,而钱永真已年过三十,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她毅然踏上了这条新路。 抵达美国后,她专注于声乐学习,继承了母亲的天赋与技巧。蒋英曾以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嗓音演绎欧洲艺术歌曲,而钱永真也在美国的课堂上探索着同样的领域。 她的努力并非为了名利,而是出于对音乐纯粹的热爱。在这段求学时光里,她结识了沈德芬,一个同样热爱艺术的人。两人的相识相知,最终走向婚姻,开启了她在美国的新篇章。 尽管定居美国,钱永真从未完全割舍与中国的联系。她多次返回故土,参加纪念父母的活动,展现了对家族遗产的珍视。 2011年,她现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参加父亲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那一刻,她站在父亲曾经奋斗的地方,或许回忆起了童年时父亲伏案工作的身影。 2015年,她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出席以“科学的旗帜,学者的典范”为主题的钱学森事迹展。展览追溯了钱学森从Caltech学生到中国航天奠基人的历程,而钱永真作为女儿,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延续。 她在展厅中静静地走过,目光所及之处,是父亲留下的学术足迹,也是她出生地的记忆。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一场纪念蒋英诞辰105周年的音乐会,钱永真再次回到中国。 她坐在观众席中,聆听着母亲曾经唱过的旋律,脸上或许带着一丝怀念。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对外婆艺术成就的致敬,也是对钱永真个人音乐旅程的呼应。

0 阅读:37
霜月映寒潭幽

霜月映寒潭幽

霜月映寒潭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