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耿飚发现紧跟在身后盯梢的特务不见了,很是纳闷。随后,他特意买了礼物去

百年战争录 2025-05-23 11:35:35

1946年,耿飚发现紧跟在身后盯梢的特务不见了,很是纳闷。随后,他特意买了礼物去探望特务,却无意间救了我方一元帅。

这年深秋的北平城笼罩着压抑气氛,街道上穿棉袍的行人缩着脖子匆匆赶路。耿飚裹紧灰布长衫走在砖塔胡同,后脖颈的凉意却不是因为寒风,往日寸步不离的尾巴突然消失了。

这位身经百战的红军将领此刻正执行秘密任务,三个月前他奉命潜入敌占区,每天要在特务眼皮底下传递情报。

那些戴礼帽的盯梢者如同附骨之疽,耿飚早把他们的模样记得门清:穿黑呢子大衣的胖子总爱抽哈德门,戴圆框眼镜的瘦子走路有点跛脚,还有个嘴角长黑痣的年轻人特别勤快。

这天晌午耿飚照例去前门大栅栏转悠,往常这时候早该听见身后踢踢踏踏的脚步声。

他故意在瑞蚨祥绸缎庄磨蹭两刻钟,试了五件长衫三顶礼帽,掌柜的脸都笑僵了,窗外却始终空荡荡。耿飚心里咯噔一下,多年战场养成的直觉告诉他事情不简单。

当天夜里,耿飚摸黑找到联络站的老周。这个在胡同口修了二十年鞋的跛脚匠边补鞋底边说:"西四牌楼那户姓赵的人家,当家的三天没出屋。"

耿飚心里有数了,那个嘴角长痣的特务就住在赵家院子。

第二天耿飚起了个大早,揣着银元跑遍四九城药铺。

同仁堂的伙计见他抓疟疾方子直摇头:"这年头奎宁比金子还金贵。"

最后还是在前门小胡同里找到个老郎中,用三块现大洋换了包青蒿末子。路过稻香村时,他又称了半斤桃酥两包槽子糕。

赵家院门虚掩着,耿飚拎着网兜刚跨过门槛就听见屋里传来呻吟。穿蓝布褂子的老太太抹着眼泪迎出来,看清来人吓得直哆嗦。

耿飚掏出证件晃了晃:"听说赵同志病了,我来送点吃食。"

里屋床板上躺着的人烧得满脸通红,看见耿飚手里的药包,蜡黄的脸皮直抽抽。

这个特务跟了耿飚小半年,知道对方是带着队伍走过长征的硬汉子。

此刻见他不仅没落井下石,反而雪中送炭,心里翻江倒海不是滋味。等老太太去厨房煎药的工夫,特务咬着被角含含糊糊漏了句:"东交民巷...洋楼...留声机..."

耿飚后背瞬间冒出冷汗,东交民巷那片西式小楼里住着叶剑英将军,前两天他还去送过密电码。

当天夜里,地下党就摸进叶公馆,果然在留声机底座摸出个美国造的窃听器。

后来听内线说,军统原本计划趁叶帅生日宴动手,这消息让保卫部门惊出一身冷汗。

要说耿飚这手"化敌为友"的本事,还得从他小时候讲起。

湖南醴陵的山沟沟里,十岁的放牛娃抡着柴刀从土匪手里救下富家小姐,这事当年传得四里八乡都知道。

那户人家后来送他去私塾念书,先生教兵法时总拿"不战而屈人之兵"说道理,小耿飚蹲在板凳上听得入神。

参加红军后,耿飚带着突击队摸过敌军碉堡,湘江血战带着千把人硬扛住万把人进攻。

可大伙都说他最厉害的不是枪法,是能让俘虏主动交代的能耐。

有次抓住个白军参谋,耿飚给他治腿伤还送了盘缠,那人回去后悄悄放了我方六个侦察兵。

北平城这事过去小半年,那个特务托人给耿飚捎过口信,说调到南京看仓库去了。

老周听说了直拍大腿:"你这叫啥?这就叫仁义值千金!"后来叶帅见着耿飚还打趣:"听说有人拿桃酥换了我的脑袋?"

老百姓中间流传着"耿大侠"的故事越传越神,有说他会飞檐走壁的,有说他能空手夺枪的。

其实耿飚自己最清楚,哪有什么神功绝技,不过是把"将心比心"四个字刻在心里。就像他常跟部下说的:"穿军装的不光要会打仗,还得知道为啥打仗。"

那年腊月飘雪,耿飚奉命撤离北平。化装成商人的队伍走到卢沟桥,他回头望了望雾蒙蒙的城楼。桥头卖烤白薯的老汉往他手里塞了块热乎的,低声说了句:"大侠多保重。"

耿飚攥着烫手的白薯,突然想起那个发着高烧的特务,还有药罐子里翻滚的青蒿香。

0 阅读:64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