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年,令妃刚生完孩子,乾隆就火急火燎地要临幸她,仅10年间就怀了7次孕。令妃如此得宠,后世却说她是被乾隆毒死的。162年后孙殿英将乾隆裕陵洗劫一空,众人看到令妃的尸身,才明白令妃真正的死因。 令妃,姓魏佳氏,1727年出生在满洲正黄旗一个包衣家庭。包衣就是清朝内务府的奴仆阶层,地位不高,她爹魏清泰是个管领,家里条件也就那样。1741年,14岁的她被选进宫当宫女,起点低得不能再低。但她长得漂亮,又机灵,很快就入了富察皇后的眼。富察皇后是乾隆的原配,心善,把她收作贴身侍女,还教她识字、懂礼。她靠着这份机缘,慢慢在宫里站稳了脚。 1745年,18岁的魏佳氏被乾隆看上,第一次临幸后封为魏贵人。这时候的乾隆,正值壮年,对她这种温柔又有点才气的女人特别感兴趣。没多久,她又升为令嫔,名号里的“令”是乾隆亲自取的,意思是品德好、模样俊。接下来的日子,她就像开了挂,1756到1766年这十年,生了6个孩子,怀孕7次,其中还有后来的嘉庆皇帝永琰。乾隆对她是真的上心,孩子刚落地没多久就又召她侍寝,宠得有点不顾她死活的意思。 十年7次怀孕,这频率搁谁身上都扛不住。清朝宫里,生孩子是妃子的重要任务,但令妃这节奏也太夸张了。每次生完,身体还没缓过来,乾隆就又来了,压根不给她喘口气的时间。当时医疗条件差,女人生孩子跟过鬼门关差不多,她能连生6个活下来,已经算命硬。但这背后,是身体被掏空的代价。她30多岁就显出老态,脸色苍白,精神也差,宫里人私下都说她被宠得太狠,命都短了。 后宫也不是省油的灯。1765年,乾隆想把她提为皇贵妃,皇后那拉氏死活不干。那拉氏是乌拉那拉氏,性子烈,见令妃这么受宠,眼红得不行,直接剪了头发抗议。这在清朝是大忌,等于诅咒皇帝,乾隆气得废了她。1766年,那拉氏失势,令妃顺势上位,成了皇贵妃,管着整个后宫。可这位置不好坐,底下妃子盯着她,上面皇帝催着生,她忙得焦头烂额,身体每况愈下。 1775年,49岁的令妃病死了。乾隆追封她为孝仪纯皇后,还写了悼诗,看得出是真伤心。可民间不这么想,谣言满天飞,说她是被乾隆毒死的。咋传出来的呢?一是她死后,乾隆很快就立了新皇后,二是后宫斗争多,大家爱脑补宫廷阴谋。但翻翻史料,乾隆没理由害她。她生的永琰后来当了皇帝,母凭子贵,她活着对乾隆只有好处,毒死她图啥呢?这谣言多半是老百姓闲得慌瞎猜的。 她到底咋死的?得从她生前说起。40岁以后,她身体垮得厉害,睡不好觉,老喊疼,御医给她开了朱砂。朱砂是啥?就是中药里常用的红色矿石,说是能安神镇静。当时人不懂,这玩意含汞,毒性大得很。短期用还行,长期吃就是在慢性自杀。她估计吃了几年,汞在体内越积越多,最后要了命。这死因听着玄乎,但搁现代看,就是药物中毒,没啥阴谋。 1928年,军阀孙殿英带着人盗了清东陵,乾隆的裕陵也在其中。打开令妃棺材时,所有人都傻眼了:153年过去了,她的尸体居然没烂,脸看着跟活人似的。这不科学啊!后来专家查了,发现她体内汞含量超高。汞这东西,能防腐,她吃朱砂吃多了,身体里全是汞,尸体自然烂不了。这下死因清楚了,不是乾隆下毒,是她自己吃药把自己吃死了。当时没人懂汞毒,她也是受害者。 这事儿挺讽刺的。她活着时靠朱砂撑着,想让自己好过点,没想到死后反被朱砂“保”住了尸体,还帮后人解了谜。孙殿英这家伙虽然是个混蛋,但无意中让真相浮出水面,也算歪打正着。 令妃的悲剧:时代害人还是自己选的? 令妃这辈子,乍一看风光无限,从底层爬到后宫顶端,生了一堆皇子,连儿子都当了皇帝。可细想想,她过得真苦。乾隆宠她,但这宠爱更像是把她当生育工具,十年7次怀孕,身体早废了。后宫管事听着威风,其实是累死人的活,底下人斗来斗去,她夹中间两头受气。加上不懂科学的药害,她49岁就走了,搁现在怎么也算英年早逝。 这悲剧是谁的错?乾隆肯定脱不了干系,太急着要她生,也不顾她能不能受得了。但她自己也有份,硬撑着不喊停,吃药也不问清楚。后宫那环境,逼得她没退路,封建制度下,女人命贱,她再聪明也逃不过。换现在,她要是有选择,兴许能活得轻松点。 令妃的故事听着传奇,其实挺接地气。搁现代,谁家男人这么逼老婆生孩子,早被骂惨了。她被宠得狠,死得也惨,说明宠爱这东西,有时候是糖衣炮弹,看着甜,里头毒。清朝那会儿,女人没啥话语权,生死都得听天由命。她用命换来的荣华富贵,最后连自己都保不住,挺让人唏嘘的。 再说朱砂这事儿,当时人觉得是好药,结果害死人。现在看,科学多重要啊!老祖宗有些偏方,真不能瞎信。令妃要知道汞有毒,兴许还能多活几年。历史就是这样,回头看才明白,可惜她没这机会。
清朝乾隆年间,窗外蛤蟆叫,皇帝乾隆问刘墉:“殿外何事喧哗?”刘墉一听,心想大家都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