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国科考船遭货轮暴力撞击,最终不幸沉入大海,船内的107名科考人员用尽全力呼救,但不远处的肇事者却无动于衷,这一起事故中三名中国科考队员失去了生命。可直至如今,肇事方仍旧未提出任何赔偿。 (参考资料:1993年5月2日 我国“向阳红16号”考察船与外籍船相撞沉没 来源 : 央视网2013年04月09日) 这艘船是为我国科研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科考船 —— 向阳红 16 号。它于 1981 年由上海沪东船厂建造,排水量达 4400 吨,续航里程 1 万海里,最高航速 19 节,抗风抗震能力十分优越,各项性能数据均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船上各种可供专家学者进行观察、实验的设备也是一应俱全。 向阳红16号自入海后便肩负重任,多次执行北冰洋、南极周边海域及南太平洋等国际考察任务,助力我国在科研领域斩获亮眼成绩,令西方诸国刮目相看。因其卓越表现,该船连续多年获评“骨干级”科考船,国家还为其配备高端内饰,联合国曾赞其“不逊色于苏美日三国的高端科考船”。 1993年4月底,向阳红16号从上海启航,奔赴西太平洋调查海底矿产,中途计划停靠美国夏威夷岛,预计16个月后完成任务,船员可获联合国发放的美元津贴。为照顾宁波分局出海经验较少、条件困难的船员,相关部门将此次任务交给了他们。带着期待,船员们兴奋集结上海港,一场远洋科考就此启程。 科考船顺利抵达韩国济州岛海域。5月2日凌晨三四点,虽提前与韩方报备且雷达监测到渔船活动,但船员听信“渔民仅在海岸一公里内作业”的判断,关闭碰壁雷达。 此时,塞浦路斯籍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银角号”驶来,因国际公约规定商用船需避让科考船,我方未过度警惕。不料五秒后,银角号直撞向阳红16号侧身,船头插入船体形成五米大洞,随后其船员慌乱倒车拔离船头,致科考船损伤加剧。 向阳红 16 号上的船员们当即拉响警报,迅速将幸存的科学家们带到船头,为他们发放救生衣,随后赶忙带领大家弃船逃生。船长金明奇迅速判断船体严重受损,命令全船科考人员穿好救生衣跳入海中,以免被迅速下沉的船体卷入海底。
他自己则冲到备用小艇处,试图启动它进行救援,可备用小艇也在撞击中损坏严重,根本无法使用。107 名科考人员只能在冰冷的海水中,绝望地等待救援。 无奈之下,金明奇不得不向肇事者银角号求救。然而,令人愤怒的是,银角号船长漠视生命,坚决拒绝了救援请求,甚至还准备驶离事发海域。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科考人员在冰冷的海水中瑟瑟发抖、意识模糊。直到向阳红 16 号仅剩甲板漂浮在海面上时,银角号船长才不情不愿地同意将我国科考人员救上甲板。 金明奇带领幸存科考人员登上银角号后,迅速组织进行人数统计,结果发现有 3 名科考人员在撞击中不幸遇难。金明奇愤怒地质问银角号船长李才渊,却未得到一个合理的说法。更过分的是,李才渊对我国的科考人员采取漠视态度,既不提供食物,也不给予医疗救助。 与此同时,我国海洋局接到金明奇的求救电话后,立即派出最近的救援船只 “德意志号” 驶往事发海域。德意志号船长李强带领船员奋力航行,最终在韩国边境海域追上银角号,与其展开追逐战。在多次警告无效后,德意志号不惜与银角号发生碰撞,才迫使对方停船。经过艰难谈判,银角号船长才同意将我国科考人员转移到德意志号上。 5 月 5 日,所有幸存人员终于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国内。然而,这起事故带来的伤痛并未就此结束,一场旷日持久的索赔官司就此展开。我国损失了先进的仪器设备,更失去了三位优秀的科学家,可即便如此,塞浦路斯方面却始终没有给出任何补偿。 回国后,中国政府强烈要求韩国就此事道歉并支付赔偿,毕竟当时银角号是挂着韩国国旗。但韩国却一口咬定责任全在我国船只,对撞击声称毫不知情。直到中国提供确凿证据,表明银角号存在重大过失后,韩国才勉强承认部分责任。但对于死难者家属的道歉和补偿,韩国一直态度暧昧,迄今都没有给出一个满意的说法。 经调查,这次撞击极有可能系银角号船长李才渊故意所为,其目的或许是为了窃取我国科考船上的仪器和研究成果。事发当晚,甚至可能有内奸在 “向阳红 16 号” 船上破坏了雷达系统,使值班人员无法及时发现银角号的异常接近。中国政府对此高度关注,并对相关人员展开调查,以彻底排除类似隐患。 这起发生在 1993 年的中国科考船被撞沉事件,是我国海洋科研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道深深的伤疤。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要时刻保持警惕,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和尊严。希望有一天,肇事方能够正视自己的过错,给中国一个应有的交代,告慰三位遇难科考人员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