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的一天,20岁的张爱玲正在房间里洗澡,母亲黄逸樊突然推门闯了进来。她来到张爱玲的身边,仔细地检查着张爱玲的身体。看到母亲这样做,张爱玲大怒道:“我是处女,你给我出去……”
张爱玲1920年出生在上海,家世听着挺唬人——祖父是晚清重臣张佩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藕。可到她那一代,家族早就没落了。父亲张志沂是个老派人,抽大烟、读古书,对新思想嗤之以鼻。母亲黄逸樊却是个新女性,喜欢西洋玩意儿,离婚前就和张志沂过不到一块儿。1930年,两人离了婚,张爱玲和弟弟跟着父亲过日子,家里多了个继母孙用蕃。这继母不是省油的灯,和张爱玲关系僵得很,家里三天两头吵架。
到了1937年,张爱玲17岁,和继母吵得不可开交,被父亲锁在家里好几个月,还得了痢疾,差点没命。她拼了命逃到母亲那儿,可黄逸樊也没多欢迎她。母女俩性格不合,黄逸樊嫌张爱玲是个累赘,张爱玲也觉得母亲管得太多。
1940年,张爱玲20岁,刚从香港大学辍学回到上海。战争把她的学业搅黄了,她只能回老家谋出路。那时候,她开始写东西,投到报刊上,慢慢有了点名气。她写得尖锐又真实,戳中了不少人的心。可家里人,尤其是母亲黄逸樊,对她写东西压根儿看不上。黄逸樊是个传统女人,觉得女儿抛头露面不正经,老想管着她。
就在这年,发生了那件洗澡的事。黄逸樊闯进房间,翻看了张爱玲的身体,估计是怀疑她在外边跟男人乱来。张爱玲气炸了,直接吼她出去。这事听着挺糗,但特别能说明母女俩的关系有多糟。黄逸樊对张爱玲没半点信任,张爱玲也受够了母亲的猜忌。这次争执,彻底把俩人的感情撕开了。
张爱玲跟母亲的关系,从小就没好过。黄逸樊离婚后带着点钱出国晃了一圈,回来后日子过得紧巴巴。她觉得自己吃了新思想的亏,又不想女儿走她的老路。可张爱玲偏偏是个有主意的孩子,越管她越犟。洗澡这事,其实是母女矛盾的一个爆发点。黄逸樊疑心重,觉得张爱玲在外写文章、交朋友,肯定不干净。张爱玲却觉得自己啥也没干,凭啥被这么羞辱。
这事之后,母女俩基本没啥话说了。张爱玲更坚定要靠自己,她把心思全扑在写作上,想证明给母亲看,她不是那种随便的人。黄逸樊呢,可能也觉得自己做得过分,但她拉不下面子,关系就这么僵着。
1943年,张爱玲写出了《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一下成了上海滩的红人。她的文章不花哨,但句句戳心,写女人的苦、家庭的烂摊子,特别有劲儿。有人说,她这些东西里头多少带着点家庭的影子。比如《金锁记》里曹七巧那股子偏执,跟黄逸樊有点像——控制欲强,又不讲道理。
后来,张爱玲跟胡兰成结了婚。这男人名声不好,还花心,1947年俩人散了。张爱玲一个人跑去香港,又去了美国,1956年嫁给比她大30岁的赖雅。赖雅死后,她就彻底把自己关起来了,1995年在洛杉矶孤零零地走了。她这一辈子,感情没啥着落,家里也没个依靠,跟母亲的那道坎,始终没迈过去。
洗澡这事,对张爱玲打击不小。她本来就敏感,这下更觉得自己活得没尊严。她后来的文章里,老写那种被压着、喘不过气的女人,可能跟这事脱不开干系。她跟母亲彻底翻脸后,心里估计也挺复杂——既恨她,又没法完全放下。黄逸樊呢,到死都没明白,自己这女儿为啥那么倔。
张爱玲的作品里,家庭从来不是个温暖的地儿。她写爱情、写人性,总带着点冷眼看世界的味儿。这跟她小时候的经历,尤其是跟母亲的这段恩怨,分不开。她用笔把这些憋屈写出来,成了她的出路,也成了她的标签。
张爱玲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作家,她写的东西接地气,谁都能看懂。她不装,也不哄人开心,就是实打实地把日子里的酸甜苦辣摊开。她跟母亲的这段破事,听着挺狗血,可不就是很多人家里的缩影吗?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女人得有自己的路,哪怕家里再乱,也不能认输。
她晚年一个人在美国,过得孤单,但也没向谁低过头。她留下的那些书,到现在还被人翻来覆去地读。后来的作家,像王安忆、白先勇,都说受过她的影响。她不光是个写字的,更是个活得有骨气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