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因为情报有误,左叶率200余名战士伏击上千个鬼子,伤亡惨重,正自责时,上级却说:“你小子立功了。”
左叶1912年出生在江西永新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里。那年头,日子不好过,日本鬼子又来欺负人,左叶小小年纪就憋着一股火。20岁出头,他听说共产党在闹革命,二话不说就投了红军,想用自己的命换个太平世道。
左叶在红军里可不是白混的。他跟着部队走过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枪林弹雨里闯出一条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他都咬着牙上了,攒下了一身打仗的本事。战友们都服他,说他胆大心细,冲锋时跟头豹子似的。可这人也有个毛病,太耿直了,嘴上没个把门儿的,容易得罪人。按说他战功不少,早该升上去,但就因为这性格,被调到了冀中军区第十七团当副参谋长。
到了冀中,左叶还是那个火爆脾气的老兵。他不爱坐办公室,天天跟战士们混在一块儿,摸爬滚打。他打仗有个习惯,喜欢冲在前头,端着枪就往上招呼,弟兄们看他这样,也都豁出命跟着干。1941年,他刚到十七团没多久,就碰上了那场差点要命的伏击战。这家伙在部队里威信高,不是靠嘴巴吹出来的,是拿命拼出来的。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战事正吃紧。有一天,侦察员跑来跟左叶报告,说发现日军小股部队活动的痕迹。左叶一听,觉得机会来了,立马点了200多号人,抄家伙就去埋伏。他想着速战速决,打完就撤,没来得及跟上级多请示,就一头扎进了任务。
可到了埋伏地点,事情不对劲了。本以为是几十个鬼子晃悠,结果远远一看,黑压压一片,上千号日军浩浩荡荡地来了,带着机枪大炮,气势汹汹。情报完全错了,左叶心里一沉,但箭在弦上,撤不了,只能硬干。他当机立断,下令开火,200多人对着上千鬼子猛打,争取先把敌人打懵。
一开始还真管用,日军没料到有人敢伏击,前面倒了一片,队伍乱了套。可鬼子毕竟人多势众,很快稳下来,机枪炮弹一股脑砸过来。左叶的部队火力弱,人数少,半小时不到就损了一半。眼看日军越逼越近,他急中生智,让大家停火装死。鬼子果然中计,以为这边没啥抵抗了,大摇大摆地往前冲。结果左叶一声令下,手榴弹、步枪齐发,又干掉几十个敌人。
可这招只能拖一时,日军缓过劲儿后火力更猛,左叶这边弹药也快没了。没办法,他带着剩下的人抽出刺刀,拼了命往上冲。战士们个个红了眼,拿命跟鬼子换命,把敌人吓得有点懵。这时候,十七团另外两个营的援军赶到,从侧面杀进来,日军被夹击,扛不住了,扔下一堆尸体跑了。战斗结束,左叶的200多人只剩几十个,地上全是血和弟兄们的遗体。
打完这场仗,左叶拖着满身疲惫回部队,心里沉甸甸的。他觉得是自己莽撞害了这么多弟兄,准备挨上级的骂,甚至做好了受罚的打算。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上级非但没责怪,还把他叫过去表扬了一通,说这场仗打得漂亮,立了大功。
咋回事呢?原来这场伏击战虽然伤亡大,但成果也不小。左叶的部队硬生生干掉了450多个日军,还重伤近200个,狠狠挫了鬼子的锐气。冀中军区那会儿正缺一场硬仗提士气,左叶这200人顶住了上千敌军,还坚持到援军赶来,算是打了场出色的阻击战。上级觉得,这仗展现了我军的血性和韧劲,意义不一般。
左叶得了奖章,可他没咋高兴起来。他老想着那些牺牲的弟兄,觉得自己该做得更好。从那以后,他打仗更小心了,特别注重情报和计划,不再凭一股冲劲干。后来抗战里,他还带着部队打了多次硬仗,立了不少功。抗战胜利后,他没闲着,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一路干到东北民主联军的高级军官,战功摆在那儿,谁都挑不出毛病。
到了晚年,左叶经常跟年轻人讲这段经历,说情报多重要,仗不能瞎打。他觉得自己命大,能活下来是运气,更得对得起牺牲的战友。他的故事传下来,让不少人感慨:那时候的英雄,真拿命在拼啊。
程霖
这么厉害的战果,超过平型关,蒋介石不得嘉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