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一个走江湖的男子故意让毒蛇咬自己的舌头,等蛇释放完毒素后,他一口咬下蛇头,周围的人都惊在原地......此人就是被克林顿称为“东方蛇医”的季德胜,祖上四代专治毒蛇咬伤,只不过他的独门绝学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季德胜,1898年出生在江苏宿迁耿车镇的一个穷人家。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季明扬是个走江湖的蛇医,靠着一手抓蛇、制药的活计养家糊口。季家干这行已经有四代了,从曾祖父那辈开始就专治毒蛇咬伤,秘方口传心授,传到季德胜这儿正好是第四代。 小时候,季德胜的生活可不好过。六岁那年,母亲得病去世,父亲带着他到处跑江湖,摆摊卖药,治蛇伤,日子过得紧巴巴。八岁时,宿迁闹大旱,饥荒来了,父子俩逃到南京,沿途靠卖药混口饭吃。那会儿,季德胜就跟着父亲学本事,怎么抓蛇、怎么制药、怎么看蛇伤,他都一点点摸索着学会了。别看他年纪小,脑子可机灵,对蛇的脾气和毒性琢磨得特别透。 1924年,季明扬病死了,走之前把祖传的蛇药秘方交给了季德胜。这秘方是季家的命根子,外面的人想偷都偷不到。季德胜接过来后,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不光要守住这门手艺,还想把它干得更好。他可不是那种只会守老本的人,后来事实也证明,他真把这门绝活儿发扬光大了。 说起季德胜,最出名的就是1955年那次表演。这事儿发生在南通一个集市上,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在当地有点名气,但蛇药生意还是不温不火。江湖郎中嘛,总得有点真本事让人服气,他一琢磨,干脆豁出去,用自己的命来证明这药管用。 那天,他在集市上搭了个简陋的台子,手里抓着一条蝮蛇——这玩意儿毒性可不小。他先吆喝了几声,把人聚过来,然后当着大伙儿的面,把蛇头对准自己的舌头,让它咬下去。舌头这地方血流多,毒液扩散快,要是没真本事,早就没命了。蛇咬下去后,他等着毒液放完,然后猛地一口咬下蛇头,血溅了一地。周围的人都看傻了,谁也没见过这么硬核的表演。 关键是接下来,他从腰间掏出个小罐子,抹了点药膏在舌头上,过了一会儿,舌头肿胀就消了,脸色也正常了。这一下,围观的人彻底服了,季德胜的名声一下子传开了。从那天起,大家都知道南通有个“蛇医”,药是真的管用,连命都能保住。 季德胜的蛇药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接手时,父亲传下来的秘方其实挺“乱”。那是个杂七杂八的配方,好几十种动植物药材混在一起,药效时好时坏,用起来也不方便。季德胜不满足于照搬老方子,他下决心要把它改得更好。 怎么改?他可没少下功夫。先是把每味药材拆开研究,亲自尝草药,观察效果。有时候还让自己试毒,让蛇咬胳膊、肩膀、脚趾,然后试着用新配的药治,记下哪种管用,哪种不行。这过程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不小心就没命,但他愣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经过差不多十年折腾,他把秘方精简成了药饼和药丸,药效稳定,还方便携带。他给药上印了个红色的“季”字,算是正式打出了“季德胜蛇药”的牌子。这药不光能治蛇伤,还能根据蛇的种类调整用法。季德胜有个绝活儿,能看伤口齿印和深浅,判断是哪种蛇咬的,甚至能分出是雄蛇还是雌蛇。这种本事,一般人真学不来。 改良后的蛇药效果好得惊人,当地被蛇咬的人找他治,没几个救不回来的。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连外地人都慕名而来。这秘方后来成了他的招牌,也成了他献给国家的宝贝。 1955年的表演让季德胜出了名,第二年,南通市卫生局找上门来了。他们听说这事儿,派人考察了好几次,试了试他的药,确认真能治蛇伤,就邀请他进南通中医院当医生。季德胜没啥犹豫,痛快答应了。从此,他从走江湖的郎中变成了正儿八经的国家医生。 在医院里,季德胜治过不少重症病人。1960年,他还被紧急调到武汉,救了个被蝮蛇咬伤的空军中尉。那人伤得特别重,差点没抢救过来,季德胜硬是凭着经验和蛇药把他拉了回来。这事儿上了报纸,成了当时的一段佳话。 季德胜到了晚年也没闲着。他一直琢磨怎么把蛇药用在别的地方,比如治皮肤病、癌症啥的。虽然这些研究没啥大突破,但他的劲头儿真挺让人佩服。他总说,医者就是要多想办法救人,不能光守着老一套。 1981年,季德胜因为心脏病去世,活了83岁。他这一辈子,从穷小子到“东方蛇医”,靠的是真本事和不服输的性格。他的蛇药到现在还在卖,包装上那红色的“季”字,就是他留给后人的标记。 说到“东方蛇医”这称号,得提提克林顿。1998年,克林顿访华时,南通制药厂的“季德胜蛇药片”作为地方特产被介绍给他。克林顿听说了季德胜的故事,挺感慨,说了句“这就是东方的蛇医啊”。这话后来传开了,季德胜就多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其实他本人没啥机会听到这个称号,但这也算对他一生成就的一种认可吧。
1955年,一个走江湖的男子故意让毒蛇咬自己的舌头,等蛇释放完毒素后,他一口咬下
文山聊武器
2025-05-19 19:55:10
0
阅读:0